第59节(2 / 2)

娇养祸水 再枯荣 8859 字 2022-05-14

吃罢早饭,打发了席泠出门,箫娘就回西厢在灯下做活计。做到天色大亮,闻听没楔死的院门被人推开,窗外一个绰绰的影满院里顾盼,“箫娘、箫娘在家不在?”

是徐姑子的声音,箫娘忙丢下针线出去应她,“在屋里呢,院中凉蛰蛰的,你上正屋里坐,我给你瀹茶来。”

那姑子手上拿着本《金刚》直摆,“不吃茶了,我和你说件事,说完就赶着往钱家去送他家老夫人的经。你快来。”

两个人在正屋里碰头,箫娘拂裙而笑,“真是天下雹子,慌得脚不落地的!哪样事情,大早起庙里出来就来寻我。”

“天大的事情!”徐姑子在案上一把拽了她的手,四下里窥看一圈,“你们泠官人不在吧?”

“一早就往衙门里去了。”

“那我就好对你讲了,省得他听见,只怕不依。”徐姑子噗嗤笑出来,把她的腕子搡开,“我给你报喜来,昨日我往虞家去唱诵,见王婆子在他家,王婆子你认不认得?啧、就是秦淮河上头吃喜媒饭那个婆子!离了虞家我与她说话才晓得,虞家请她去,是为替你寻户男人家!”

箫娘乍听,错愕得讲不出话。徐姑子笑嗔一眼,“真格是瞧不出来,你往他家走跳这些日子,干系好得如此,叫他家老太太也操心起你的婚事来。老太太外头寻的人,就瞧他侯门的脸面,也差不到哪里去。我听见王婆子说,老太太说下话,要寻个年轻些的、家里人口不繁杂的、又要相貌过得去的。你听听,这是你白得来的好事不是?”

姑子一气讲完,见她眼色沉了沉,像是琢磨什么。她又去搡她搭在桌上的胳膊,“我还听见老太太与姑娘商议说:‘人好,家里贫寒些也不要紧,咱们家出些本钱,叫他去做买卖,箫娘嫁过去,总不叫她受穷吃亏就是了。’你听听,这是哪世里的菩萨,你嫁人,还要贴钱与你家做买卖。嗳,你怎的不见高兴?”

俄延半日,箫娘泄了个轻蔑的笑,斜斜地吊着眼角,“哪世里的菩萨?专是与你个贼姑子修出来的菩萨!”

“怎的?”姑子见她生气,两眼巴巴地凑过来,“这天降的好事你还不欢喜?未必,你瞧上了他们家的小官人?我劝你……”

话音未落,箫娘陡地拍桌,“我瞧上他一窝里王八!好心?我呸!”

姑子愈发起兴致,忙将她袖口拽一拽,“哪样回事?你讲呀,咱们两个,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箫娘除了席泠,正值个孤立无援的时候,与徐姑子也算“狼狈为奸”了好几遭,索性就拉她做个帮手。便将她与席泠如何要好、虞家如何算计招赘席泠的事情一气告诉。

末了错着牙根,捏紧了袖口,“他们什么好心?话说得体面圆满,暗里办事请把我们家拆散了,好名声还叫他们赢了去!噢,往后人议论,少不得要说他侯门人家如何不计门第,招了个贤婿不算,还连孙女婿家里头不明不白的女人都为她打算了。贴几个银子,买了泠哥,打发了我,赢个体面名声,这算盘打得倒响!”

徐姑子莫如一时间吃了顿豪宴,一会想这头,一会想那头,好半日才将事情克化得通透了,“你上回说那汉子,就是冷官人?”

问得箫娘乜她一眼,她就笑。笑了半日,把下颌点一点,“怪道虞家老太太与姑娘把你的事情如此挂心,我暗里听王婆子讲,就是贴个百把千两,她们也是甘愿的。为着打发你,倒是舍得下银子,倒是他虞家也不缺这些银子。”

听得箫娘一阵心惊,“多少?”

“百把千两,”徐姑子转过眼来,“听那口气,银子不是事。”

言讫,两个人皆默了一阵。徐姑子想来,千把两银子,那是替豪门敲一辈子木鱼唱一辈子经也攒不下的;箫娘也想,她不算仇九晋给的,与席泠现如今的满副家当,也不过剩得一二百两在那里……

谁还嫌钱多咬手怎的?

于是两人一对眼,幽幽相笑,彼此领会。箫娘见其神会,放心转过去,骨碌碌转转眼,又凑低来脑袋,“你说的那王婆子,信不信得过?”

“有什么信不过?”姑子哼哼笑两声,“咱们这起人,转来转去,不就为几个银子?难不成还指望侯门赏个官做不成?那王婆子纵然想家里头有个官做,奈何她老早死了汉子,又没个儿子,就真给她家一官半职,叫谁去担?她有个女儿,人家都瞧好了,正筹备嫁妆呢。”

“隔两日,我正要上你庵里给泠哥烧香,你把她请你到你禅房里,咱们好好商道商道这桩事。最好的法子,既要打发了虞家,银子也得弄到手。”

徐姑子忙应了,辞了去。

正是这里经营,那头擘画。没几日席泠不往乡间去,午晌出衙就雇了辆马车去往巡检司。那元澜原在西城门查检,听见底下的兵来报,慌得就往衙门赶。

这时节,席泠来寻他,又不往家去,又不下帖,必然是要紧的公事。他在马上想来想去,与席泠并无甚公事上的往来,唯有一桩,就是他态度暗昧言辞含混的那番点拨。如此瞧来,今番就是要拨开迷雾见太阳,直来直往了。

思及此,元澜一挥鞭,扬马出去。归衙已是下晌,只有当值的差役在,其余官差都下衙回家去了。内堂里清清静静的,除了梢上的麻雀就是席泠刮弄茶碗的声音,“嗤嗤”地,慢条斯理,胸有成竹。

元澜进门听见,蓦地就有些心乱。脸上忙堆出笑,迎上拱手,“叫席翁旧等,外头忙啊,你们衙门里收税,我们关卡上愈发查得严,否则那么多银子来来往往的,出了差池,上上下下都不好交差。”

“元翁辛苦。”席泠也拔座拱手,屹然含笑,与他相请入座。款叙了一盏茶,席泠适才说起来意,“我这里有桩要紧事,待要告诉元翁听,又不好说起。”

元澜心料是说十万石粮食之事,便搁下茶碗,有些牵强地笑,“席翁但说无妨。”

谁知席泠却由袖里讨出一团东西,走来搁在他身侧的小几上,“这样东西,是我手底下的人从一位姓周的大官人身上拾到的,元翁且瞧瞧,是不是你家的东西?”

将元澜说得一蒙,望他片刻,捡起那东西抖开,却是一件大红的肚兜,绣着一株芙蓉花,甚是面熟,连那扑鼻香味儿也十分相熟。元澜心一惊,翻着里头瞧,见绣了一片小小柳叶,正是他夫人的贴身东西!

他忿忿抬眼,席泠在对面端着茶碗,神色有些刻意地作难,“不瞒大人讲,我手底下那位差官,是偶然撞见做瓷器生意的周大官人进出一座宅子与个妇人相会。因见那妇人的车马有些不同寻常,只道是哪位富户家的奶奶小姐在外私通,想着拿了这对奸.夫.淫.妇,去朝那家老爷讨个赏。不想跟着那妇人,却见她进了尊府的门。元翁不比别人,差役不敢胡乱登门,设法取了一件证物,交了我,我想了几日,这才拿来寻大人。”

一席话听完,元澜又讪又怒,脸色大变,一霎红一霎白,只恨不能寻个砖缝钻进去。因他有个不大济事的毛病,生怕此事露出去。

再观席泠眼神,岑寂总有几分不怀好意。倏忽间,元澜明白了,他无端端管起人家宅里的事情,哪是什么好心,分明是别有目的。

他就将肚兜揉进衣襟里,朝席泠拱了又拱,“多谢席翁,席翁往后有什么烦难,只管对我说,我能帮衬必然帮衬。”

席泠把眼皮一垂,盯着手中清冽的茶汤看一会,复抬起眼来,“席某能有什么好烦难元翁的事情?倒是有一件,还得提醒提醒元翁。”

抛转引玉,这“玉”可算出来了,元澜摆出只手请他,“席翁尽管直言。”

席泠搁下茶碗,交着双手屹然而笑,“前几日,因江南巡抚林大人听说我与元翁有些私交,就使人传了我去。听他话里的透的风,这番往南京来,果然是暗查那十万粮食的亏空。他们已经有了眉目,只是苦于握不住脏证。元翁管着南京巡检之职,不论是谁,只要粮食有进出,总会打元翁的眼皮底下过去。林大人想请我来劝劝元翁,若晓得这里头的事,趁早往他那别馆里去一趟。”

元澜静听半日,果如他这些时候心慌意乱的揣测相差不大。只是此刻听见,反倒定了神,“这事情,我也不大晓得,我虽管着巡检之事,可每日那么多来往的商贩,有一处半处的纰漏,也难说。”

“十万粮食,不可能一日运出南京,分批运送陶知行也得来来回回运许多次。一次半次的纰漏尚能搪塞,多回的纰漏,元翁只怕也不好交代啊。”

乍听“陶知行”的名讳,元澜惊了一下,不免端正起来。心里迅雷般地连转了几圈,想他们既查出了陶知行,必然也查出了仇家云家。

席泠见他踟蹰不定,怡然笑了声,“林大人任江南巡抚多年,南京的事情他与朝廷都早有风声。朝廷事多,从前几万几千的粮食,且就先放他一放,这回十万的亏空,就是想叫人闭眼也难呐。元大人,林大人既然托我来做这个说客,你觉得你还摘得干净吗?”

元澜待要开口,席泠却将手一抬,一气说来:“元大人,你不说,陶知行可就说了。他有的是银子,罚些银钱,又戴罪立功,朝廷说不准就能放他一马。你呢?林大人使我来前,告诉我,朝廷此番的用意,不过是要抓一个两个典型,根源,还是坏在北京,他们要打的是北京的那几个巨贪。至于南京,首要是追回粮食银子,其次自然也免不得要杀鸡儆猴。但你这只‘鸡’,够格‘儆猴’吗?杀不杀你没差别,就是林大人一句话的事情,也是你几句话的事情。至于这话怎么说,能不能在里头把你的责任推脱推脱,就凭你一张口。”

到如今,元澜把事情始末想了一番,倘或说了,或许能免一死。倘或不说,林大人没法向朝廷交差,索性彻头彻尾查一番,别说上头那些人,恐怕连他自家身上几百年的冤债都能扯出来。

他把胸怀里那个耻辱的证明摸一摸,仿佛是落在千斤秤砣上的一根羽毛,轻飘飘落下来,就把秤杆斜了斜。

一件女人贴身的衣物重要吗,好似不重要。但倘或是在一个左右为难的赌局上,连一阵微风都可以惑乱人的思想。席泠静静等着,用他二十几年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