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2)

女尊之试药郎 又逢年 6773 字 2022-05-15

她们来的时辰晚,待用过膳后,魏钰非说要尝尝平江之酒有何不同,便招呼小二将她们的招牌酒各来上一小壶。

左右这顿是师姐请客,魏钰仍记得自己被罚的月钱,要酒时毫不心慈手软。就连许粽儿都饮了几口果酒,只有曲雁与齐影滴酒未沾。

梁雯本想敬曲雁来着,可酒杯都举起了,曲雁竟说她戒酒了,惹得梁雯很是惊讶,分明前两日在梁府时还同饮过。

曲雁看着齐影,含笑轻声道:“他不喜欢酒气,我便戒了。”

两个女人啧啧两声,齐影脸上有些发烫,他垂眸看向桌上饭菜,却悄悄勾起一丝浅笑。

待天色微暗之际,忽闻楼外喧哗四起,推开窗才发觉原是街上正有杂技班子游街,三尺长的火苗被女人从口中喷出,身侧舞狮之人则一跃而起,引来阵阵喝彩。

齐影透过窗户去瞧,他从未见过这些场景,眸中难免有几分好奇,曲雁未看街上场景,只安静看着齐影。

梁雯起身抻了个懒腰,她脸颊有些酡红,可神情却是激动,拿上她那把折扇道:“走吧!前街花灯应挂上了,我们去逛逛。”

平江的庙会确实繁华热闹,满悬的长街花灯,耳边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一行人不多时便四散开,曲雁护着齐影的腰身与他寸步不离。

“来瞧一瞧,看一看了!刚出炉的桂花糕诶!”

“买花灯喽——各位客官看看花灯喽——”

齐影跟着曲雁身侧,神情瞧的新鲜,曲雁掌心微微发力,“若是不舒服一定告诉我。”

“好。”

齐影点点头,他今日状态颇佳,甚至隐隐觉得前日或许只是单纯胃口不好,他根本没怀孕。

“你喜欢哪个花灯?”

两人停在一处摊贩前,卖花灯的是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在笑呵呵将小兔子花灯递给上一位公子后,便转身看向这对璧人。

“小姐与夫郎喜欢哪个花灯,老朽做了几十年花灯了,花样都是新的,回去放上一年也不成问题。”

齐影扫了眼那排排高挂起的花灯,神色有些迷茫,他能一眼分辨出刀的锋钝,却不知晓这些纸糊的花灯除了形状外有何不同。

见他犹豫不决,老人善心推荐道:“夫郎看看这款兔子的呢,这款最受男儿家喜爱。”

齐影看向兔子花灯,想象了下将它拿在自己手中的模样,他握了这么多年的刀,这种贵公子们喜欢的小玩意,与他放一起定不相配。

齐影指尖动了动,低声道:“妻主,我不喜欢,走吧。”

“我夫郎不喜欢兔子,换一个吧。”曲雁似没听见后一句般,目光扫过花灯,最后停在一处上,“可否将中间那灯拿给我看看。”

老人顺着看过去,立刻笑道:“夫人真是有眼光,这灯乃是老朽今日刚赶出来的,就这一盏,绝对独一无二。”

那是一盏缥色四方纱灯,上方镂空未封,里面则放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瞧着分外精致透亮,比方才的兔子花灯大气许多。

“这个喜欢吗?”

曲雁将它放在齐影手中,后者接过后手僵在半空愣不敢晃动,他今日穿了一身竹月色衣衫,与这盏花灯倒是相配。

“我……”他顿了顿,抬眸看向曲雁,“你喜欢吗?”

曲雁温柔一笑,“喜欢,就这盏吧。”

老人面上和蔼笑着,也附和夫郎与花灯甚是相配的话,在曲雁与齐影走后,他手中握着碎银笑的更是开心。

两人顺着主街一路前行,齐影一直举着那花灯,动作一丝不苟,似乎提的并非花灯,而是一把利剑。曲雁说累了便给她拎着,可每次男人都摇头说不累,握着花灯的手反而更紧。

曲雁为他挑的花灯,他心间很喜欢。

华灯初上,两人驻足拱桥之上,身后人来人往,水面上一盏接一盏的河灯缓缓流过,点点火光愈飘愈远,汇成一条别样风景。

河边有不少人正持着河灯,他们将心间祝愿以此寄托,齐影扫了一眼便看见方才走散的几人。许粽儿正捧着河灯,闭眼轻念着什么,在他身后不远,魏钰靠在树旁恹恹看向河边,偶尔与梁雯搭个话。

在许粽儿放下河灯后,竟又从身侧拿起一个,借着灯火看去,他身侧竟有七八盏河灯等待着。

齐影神色有些奇怪,“一个人可以放这么多河灯?”

“或许是想以量取胜。”

曲雁看向齐影,后者听完她的话点点头,心间觉得有几分道理。

然而好景不长,一阵尖锐的哭声打断了两人思绪。

第三十一章

“娃啊!我的娃啊!你别吓爹呀!”

拱桥之上, 一个身着麻布衣衫的中年男子跪在地上,他怀里的女孩莫约七八岁,不知得了什么怪病, 竟浑身抽搐痉挛, 小脸憋的通红, 眼瞧着便要不行了。

男人哭的凄厉, 此处正人来人往,许多人都被哭声吸引而来, 眼瞧着人围的越来越多, 纷纷议论声传来。

曲雁眉头微蹙,不动声色护着齐影腰身避过人群。眼瞧着小女孩快没了神智, 那夫郎的哭声越来越大, 最后竟跪在地上,朝远处寺庙的方向磕头,嘴中不住哭喊。

“求求佛祖显灵,求求我娃吧!求求佛祖显灵!”

他女儿患怪病多年,村中大夫皆说无治,他也去城里给孩子治过几回,可治标不治本, 银两如水流, 实在是治不起了。

乡下更为信奉神佛,他听了邻里的劝来寺庙为孩子祈福, 本来孩子这俩日状态好上许多, 他信了是佛祖庇护, 才敢带孩子参加庙会, 谁料逛着逛着女儿便小脸憋红, 抽搐的幅度比以前更甚。

男人额角很快磕出血迹, 人群中跳出一位热心女人喊道:“你求佛有什么用,快把孩子送去药堂呀!去找大夫呀!”

那男人哭着答了几句,说的是乡下方言,周遭议论的人实在太多,那男人的话也淹没在嘈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