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2 / 2)

李大伯听后也没直接同意让女儿梅子去上学,而是道:“咱们这的姑娘十六七就说亲了,这要是还供她读书万一没读好,好人家又都没了,岂不是一辈子都被耽误了。”

“那也让她读个高中,读了书也能参加工厂的招工不是?”乔微也没强硬地劝下去,只是道:“我听说咱们这里马上就有人投资建厂,还要建不少,都是机会,多读些书总是没错的。”

李大伯没搭话,旁边的宋芳倒是有些激动,“建厂?咱们这里真的会建厂?”当工人的诱惑还是很大的。

“只是说可能。”乔微没直接肯定,只是道:“这里的地理位置好,毗邻港澳。”说完后乔微又看向宋芳问道:“芳姐知不知道这里的历史?”

宋芳没懂乔微怎么将话题转移到历史上,但她还是摇了摇头,“这里就是个村庄,哪里有什么历史?”

“每个地方都有历史,只是有的地方悠久有的地方不悠久罢了。”乔微摇头,看着即将到达的渔村,继续道:“这个地方的得名‘深’字就是因为这里水泽密布,又有一条极深的水沟而得名,至于‘圳’字则是客家话水沟的意思,两个名字意思差不多。”

“这里始建于前清初年,清康熙七年也就是1688年,在新安县边境修筑了深圳、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1座墩台为边陲哨所,以后逐渐成墟。民国二十年设深圳镇,也就在两三个月前从镇变成了市。”乔微说道,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前不久赴港澳经济考察组提出一个十分新颖的建议:利用宝安也就是如今的深市和珠市毗邻港城和澳城的地域特点,建成新型的边防城市。

“从古至今,这里因为靠近海洋,靠近港澳而成为海军驻点。”乔微继续道:“如今我们不打仗,这里不需要海军,但毗邻港澳将会成为它最大的优势,没用军事还可以有经济。”

“这里就像如今的Z国一样,即将腾飞。”

从说到历史的时候乔微的声音就小了,只有乔微宋芳两人能听到,宋芳不觉得自己的家乡会和国家命运联系那么紧密,但却又打心底里生出隐秘的期待,没人不想让自己家里过上好日子。

等到了家后,乔微将带的礼品给了李大伯一盒糕点作为搭车的报酬,李大伯推辞不要,但在乔微的坚持下还是收下了,看着这盒糕点,李大伯最终道:“我会供我家梅子上高中,至于能不能考上大学就是她自己的造化了,她要是能有您一半儿出息我就心满意足了。”

乔微听到这话还是很高兴的,一盒糕点能改变一个姑娘的命运怎么着都不亏。

来到宋家,宋父宋母都很高兴,他们已经两年没有见过女儿了,看着宋芳眼泪都流出来了,但也顾及一旁的乔微,特别是看着乔微手中拿着的礼品,都很不好意思。

这些东西自然不能是两人从京城带出来的,出京时乔微只带了换洗衣服喝书。东西是乔微在下火车时买的,但在这个时代对寻常百姓来说也很贵重了。

“这一路来多亏芳姐照顾我,不然这么重的行李我都受不了。”乔微说话很是幽默亲和,“您要是不收下,我回去的时候都不要意思让芳姐帮我拎行李了。”

这话听着熨帖,宋母笑得高兴,“你只管使唤她,她也就只有这把子力气了。”虽然宋芳一直都没表明过乔微身份,只说是朋友,但乔微的气质和穿着在那里摆着,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宋母一边吆喝着儿媳将肉拿出来全部炖上,一边招呼着乔微喝着她珍藏了好久舍不得喝的麦乳精,这还是宋芳寄回来的,这村里有麦乳精的人家一个手都数的过来,也是她能查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第57章 改革开放,仕途政治

乔微没喝麦乳精,看着靠着门口眼巴巴地盯着自己面前麦乳精的小姑娘,乔微招了招手让小姑娘来到自己身边,将麦乳精递了过去,“喝吧。”

小姑娘没敢喝,一直盯着宋母看。

“这好东西给她一个小丫头片子喝怪糟蹋的,还是苏同学你喝。”宋母嚷嚷道,她甚至还瞪了孙女一眼。

“她很可爱。”乔微揉了揉旁边小姑娘的头,笑道:“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给我喝还不如给她,喝了还能多长点个子,给我喝才是可惜。”

宋母会训孙女,一是觉得孙女抢了招待客人的东西不好意思,另外重男轻女是这个时代的基调,这些不会因为她和宋母一两次的交谈就改变,她笑着对小姑娘道:“真是个乖孩子,这有了好吃,是不是想着爷爷奶奶?”

小姑娘是个机灵的孩子,拿着杯子跑到宋父和宋母身边递给两人,宋母连忙摆手,“好了,你自己喝去吧,我们喝了更是浪费。”

乔微听后更是道:“她是乖巧的姑娘,古人言家贫出孝子,今日只看小姑娘就能知道此言不虚,宋伯父宋伯母家中必然是父母慈爱,兄弟姐妹有梯,这孩子能如此懂事,日后必然能有一番作为。”

听到乔微这话,宋父和宋母脸上有些激动,乔微咬文嚼字地他们听不太懂,但是他们能听出来这是夸他们家,而且说他们孙女以后有出息,宋母看着孙女的眼身比以往都多了些慈爱,不管以后怎么样,最起码现在孙女给她挣面子了。

宋芳不懂乔微为什么突然这么夸赞自己侄女,但她不会打断,她知道这会让侄女在家里的日子好过很多。自己父母自己清楚,她爹娘虽然对她还可以,但也是绝对的重男轻女,她小时候家里穷什么活儿脏活累活都干,她能去当兵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到了下一辈,侄子还好些,侄女基本上都是给口饭吃饿不死就好,哪有什么好日子,同是宋家的女儿,她还是希望侄女们以后能过得好一些。

“苏同学是文化人,是大学生,您看人准,我们家稻苗以后真能有出息?”宋母带着渴望看向乔微,“我不求她别的,她要是能有她姑一半的本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只要您让她上学好好读书,一定能有出息。”乔微笑道:“现在不比以前了,您要是想让小姑娘去当兵也是要读书识字的,说不定还能考文工团呢。”

接下来就是宋母追问文工团是什么,乔微和宋芳又解释了一些,看着前面铺垫地差不多了,乔微笑着问道:“我想问问您,您觉得现在的日子怎么样?”

“好啊,比十年前好多了,以前饥荒的时候只能吃树皮,现在不论吃得好坏,最起码能填饱肚子了。”宋母在十年浩劫中养成了习惯,赶紧道:“这还要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咱们农民当家作主的机会。”

“现在的日子真的好吗?”乔微笑了笑,觉得有些悲伤,这就是这个时代百姓的可爱和悲哀,他们容易满足,淳朴善良,但同时也是井底之蛙,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好日子是什么样。

“您可能不知道,在国外的发达国家顿顿都能吃上肉,还都是白米白面,年年都有新衣穿,他们的孩子都可以上学。咱们这里家家户户应该是刚刚通上电吧,可是他们却已经开始用收音机,磁带机,甚至电视机了。”乔微讲述着外面的世界,“不仅如此,还有水果吃。若是让您过这样的日子,您愿意吗?”

宋母相问电视机是什么,不过她没有问,但也没答应,反而迟疑道:“要是这样是不是就是资本家?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乔微叹了口气,摇头,“不是,是我们国家想要百姓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过好日子就是帝国主义了?咱们社会主义就是要让百姓富裕起来。现在不流行戴高帽了,您放心。”

“只要不给我抓进学习班就行。”宋母松了口气,又道:“谁不愿意过好日子呢?谁想在地里刨食一辈子呢?”

“您说得对,可是如果想要快点过上这样的日子,我们就需要引进国外的资本,就以咱们村来说,可能会建起许多工厂……”

还没等乔微说完,宋母就激动道:“真的会建工厂?还是很多?那肯定会招工,招很多人,小芳她几个哥有上过扫盲班的,认得字,能不能进工厂当工人?还有小芳,她要是从部队回来当工人就好了,以后说亲更好说。”

宋芳看着宋母越扯越远,赶紧道:“您胡说什么呢!”说完后很抱歉地看向乔微,当着女孩的面说起说亲在这个时代总归不好。

乔微倒是不怎么在意,她笑道:“会的,工厂越多,需要的工人也就越多,在这里想要当工人有的是机会,恐怕到时候咱们市里的人手不够还要从别的省市调人来帮忙呢。”

“人不够?那我这样的要不要?”宋母激动道:“我虽然年纪大些,但手脚还都很灵活……”

“这个要看到时候的政策。”乔微没有承诺,即便是到了招工的时候,工厂对女性也是倾向于还没结婚的姑娘,不过她还是建议道:“工人多了,日子好过了,大家也不一定非得当工人,做些生意也是好的,比如卖些好吃的,应该也能挣不少。”

“这不是资本主义的尾巴?”

“当然不是。”乔微笑道:“不过是自己家挣些辛苦钱,又不雇人,算不得资本主义,再说国家已经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后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

“真能这样?”宋母连忙问道:“我是不是以后还能在家里养鸡养鸭,还能出海捕鱼?”他们这里是小渔村,但是现在捕鱼不能随意,船都是大队的。

“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乔微点头,“可是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都不对了,比如总有些人会先富起来,贫富差距会加大,……”很多人觉得改革开放的最大弊端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苏老爷子没有明确支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觉得这和他们革命的初衷相背离。

“这有什么?”在苏老爷子那里是大问题的事儿,在宋母这里却觉得没什么关系,“现在也是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差,那城里的工人过得就比咱们农民好,人家能赚到钱是人家有本事,谁要是眼红那只能怪自己没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