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了结,五代十国的恩怨!(4000字)(2 / 2)

“这下我们完了!”

“不要杀我,我愿投降!”

赵匡胤的副将石守信被活捉,导致宋军士气下降更加严重,已经有宋军归降。

这些宋军,有不少人原本是后周的将士,见大势已去,赶紧降服。

“赵匡胤,还不明白吗?事到如今,大势已去,你若臣服,还能活命,否则必定诛杀三族!”

柴荣在一众夏军的拥簇下,出现在赵匡胤面前。

赵匡胤附近的宋军,已经溃散,赵匡胤和数百亲兵,被夏军重重围困。

左右两军还在交战,贺若弼承受蓝玉的楚军带来的压力,柴荣必须速战速决,彻底确定结果。

要是赵匡胤继续抵抗,那么柴荣一声令下,部将一拥而上,赵匡胤武力再高,也会死于乱军之中。

“呼、呼、呼……”

赵匡胤体力透支,气喘如牛,汗水混杂着鲜血流下,身受数十处创伤,脑海一片空白。

赵匡胤死斗四个时辰,在夏军之中来回冲杀,转战多时,体力不济。

韩擒虎的骑兵穿插,给予赵匡胤最后一击,彻底摧毁赵匡胤的军阵。

他已经没有一丝机会翻盘。

“赵匡胤,到此为止了。”

林仁肇的伏虎棍对准了赵匡胤,肱二头肌几乎在抽搐。

与赵匡胤恶战多时,攻守反复转化,林仁肇的体力也到了极限,但最终还是帮助大军取胜,击败强敌赵匡胤。

赵匡胤的部将和亲兵,不约而同,看向赵匡胤。

大势已去,十万宋军中军,打到现在,还没有溃败、继续战斗的宋军,只剩下万人。

“是我败了。”

赵匡胤手中的蟠龙棍落下,他已经没有力气抓紧一百二十斤的蟠龙棍。

粘稠的鲜血顺着赵匡胤的手臂滴落在地上,各处伤口,触目惊心。

赵匡胤作为战将出身的皇帝,冲锋陷阵,最终还是兵败沙场。

“敌军主帅赵匡胤已经投降!”

“万岁!”

“投降不杀!”

夏军因为敌军主帅赵匡胤被俘虏,士气大涨,全线反击。

还在与老将符彦卿相互攻防的潘美是赵匡胤的心腹,再三确信赵匡胤被周世宗柴荣活捉之后,也不再与符彦卿交战,而是率领楚军投降。

柴荣和赵匡胤都曾经是潘美的主公,潘美别无选择。

不过,潘美指挥的兵马是楚军,大部分楚军将领不满,带着楚军,逃回西楚的地盘。

中军溃败、左军投降,蓝玉的右军还在驰突贺若弼,与贺若弼在烟幕中厮杀,当蓝玉发现韩擒虎的骑兵进行穿插之后,已经来不及分兵阻拦长驱直入的韩擒虎。

赵匡胤溃败,潘美率军投降,让蓝玉成为了一支孤军。

从潘美军中逃亡的楚军将士,与蓝玉汇合,向西楚的领地败退。

蓝玉脸色极其难看。

虽然蓝玉没败,但他被贺若弼拉起的烟幕遮蔽视线欺骗,间接导致赵匡胤溃败,蓝玉不免感到挫败。

“终究还是功亏一篑了吗?”

赵普叹息,这次鲁国决战,宋军、楚军溃败,即使赵匡胤没有被活捉,也没有足够的兵马逐鹿中原了。

赵光义的脸色也不好看,赵匡胤投降,那么赵光义也只能被迫跟随赵匡胤投降,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格。

本来,要是赵匡胤出事,赵光义还有希望继承赵匡胤的兵马,但赵匡胤已经在此战耗尽了几乎所有的宋军。

其他逃走的兵马,是西楚范增的兵马,而不是赵匡胤的宋军。

赵匡胤被活捉,潘美、赵光义投降,一众宋军武将,成了柴荣的俘虏。

这些宋军武将,多数是柴荣以往的部将,面对先主,垂头不语。

赵匡胤、赵光义、赵普、石守信,几个谋划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主谋,被五花大绑。

柴荣扫视数人,估计他们都想不到,自己会死而复生,还有机会生擒他们。

赵普为赵匡胤求情:“主少国疑,以当时的风气,赵大这么做,无可厚非。但赵大没有杀害主母和少主,在当时,已经刀下留情。还请先主从轻发配。”

众人鸦雀无声,等待柴荣的决定。

要是柴荣先斩后奏,张华估计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毕竟,这是柴荣与赵匡胤之间的恩怨。

以五代十国兵强马壮者当为天子的以下克上的风气,改朝换代之后,皇室被诛灭三株者,比比皆是,清算起来也一个比一个狠辣。

赵匡胤没有对柴荣的家人下死手,又杯酒释兵权,确实一改五代十国的风气,开启了重文轻武的时代。

这一点,赵普倒是没有说错。

“你们的生死,并非我能决定,我已并非天子。来人,将他们送往长安。”

出乎意料之外,柴荣没有因为私人恩怨而处决赵匡胤,而是将俘虏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送往长安城,由张华处置。

众人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柴荣也不是后周的皇帝了,只是一路夏军主将,负责攻略鲁国。

而为柴荣撑腰,帮助柴荣了结这一段五代十国的恩怨的人,是背后的张华。

物是人非,与小符后、柴宗训重逢的柴荣放下了过往的恩怨。

赵匡胤没有吭声,被关押在囚车之中。

赵光义面如菜色,他可不想一辈子关在天牢。

石守信、毕再遇、高怀德、慕容延钊等北宋武将,尽皆被关押。

“活捉赵匡胤的功劳,应该归我韩擒虎!我韩擒虎,此战功居第一!”

韩擒虎翻身下马,盔甲上插着十几支箭枝,浑身鲜血,还未及休整,已经前来与柴荣争功。

“韩擒虎,没有我的兵法,你如何击破赵匡胤!”

贺若弼在兵马清扫战场时,也前来争夺功劳。

“愚蠢,没有我韩擒虎骑兵穿插,赵匡胤岂会失败!”

“没有我贺若弼纵火生烟,你如何有机会进行穿插!”

韩擒虎、贺若弼剑拔弩张,大眼瞪小眼,又再因为争功而产生争执。

鲁国大战结束之后,众将必然要对一下功劳,然后汇总成战报,与赵匡胤这一群俘虏,一起送至长安。

那么如何排列功劳,这就相当讲究了。

柴荣不免头疼,韩擒虎、贺若弼两人互相看不起彼此,无论谁的功劳排在第一,都会有异议。

“鲁国名将曹刿率领一支兵马,离开机关城,意图夺回鲁县!”

在韩擒虎、贺若弼争功时,柴荣收到了鲁国兵马调动的消息。

“待击破鲁国兵马,我再为两位将军请功。”

柴荣还要利用韩擒虎、贺若弼击破鲁国名将曹刿。

另外,如何攻破鲁国的机关城,也是柴荣这个主将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