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2 / 2)

真正迎战时,他从不会容许自己被属下里三层外三层的簇拥。

高悦行和他并肩奔驰在山路上, 朝前看, 目光所及之处, 竟然隐隐有种锐不可当的感觉。

听着耳边呼呼挂过的风声。

高悦行道:“我好像猜到陈小姐为什么会死了。”

李弗襄没出声, 只侧头望了她一眼, 便恰到好处的表示出自己的疑惑。

高悦行便细细分析:“两年前, 陈小姐将信送进清凉寺之后, 其实她身为一个棋子、一个传信人的使命已经完成,所以那些人不需要她活着了,清凉寺山下的荷塘,她落水差点淹死。巧的是,你经过,救了她一命。”

清凉寺外的荷塘景色虽妙,但毕竟观赏的人少。

陈小姐曾距离死亡,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陈小姐难道不知自己是被害的吗?

到底是失足还是被推下水的,陈小姐心里不可能不清楚,就算当时想不明白,回家一琢磨,只要不是蠢到家,都能回过味来。

所以,琢磨明白了的陈小姐,第二日,便将自己落水为李弗襄所救的事情闹得京城里人尽皆知,并且豁出去了自己的清誉,说什么都要嫁给李弗襄,当妾也行。

一个尚未出嫁名声不显的陈小姐,寻个由头弄死或许不难。

但是一旦和襄王扯上关系,还在京中把自己闹成了笑话的陈小姐,一举一动,都有很多眼睛盯着。

首先,皇帝就先盯上了她。

谁还敢叫她死。

陈小姐就这样偷生了两年,据说她还曾经当街拦过李弗襄的马,可惜没能成功,李弗襄远远地望见她,竟然掉头绕远路跑了,挨都不愿意挨着她。

妾嘛,一个玩物而已。

人家陈小姐自己都同意了,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若陈小姐盯上的那个人不是李弗襄,换成京中任何一个纨绔,她没准还真能如愿得到解救。

李弗襄说:“我当时并不知道……”

高悦行听着他散尽风里的话,猜到了他的意思。

李弗襄:“我若是肯停下来,听她说几句话就好了。”

高悦行却道:“你想多了,陈小姐是不回和你说实情的……她是陈家的小姐,是吏部侍郎陈大人的长女,她干的实情,和她的家族脱不了干系,陈小姐当真想说什么的话,刑部,大理寺,有的是地方承接她的冤屈。再说,宫外还有登闻鼓呢,以她的身份,想见皇帝一面,并非登天。”

陈小姐身受家族的利用,却还一心一意护着陈家。

其实她只是想逃离险境而已。

有李弗襄和她不清不白,拉拉扯扯。

陈小姐安稳的多活了两年。

直到清凉寺的住持设下圈套,再度将她拉入险境。

住持或许是真的等不了,正如他所说,两年的时间,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弟子们身遭横祸,一个个惨死在刀下,死得悄无声息,死后无处伸冤,尸身乱葬与后山,连个碑铭都不曾留下。

虽说出家人淡泊名利。

但多也到不了如此地步。

陈小姐的死,才令人起了疑心。

清凉寺这个地方,才能借着陈小姐的死,逐渐显在众人的面前。

住持害死了陈小姐,所以他知自己有罪,甘愿自尽赴死。

一生修为前功尽弃。

可令高悦行想不通的是——那封金佛莲座下的信。

信最终竟然还是在住持的手中。

当初住持为什么不肯交出信换寺中众僧的性命?

信里到底写了什么?

凶手还尚未落网呢。

高悦行正沉思间。

与他们相反的方向,尖锐的云箭冲天而起。

高悦行伏在马背上回头,听到锦衣卫道:“殿下,是信号,我们先行一步下山的马车和他们对上了。”

他们扔出去的饵有人上钩了。

可是很快,他们就会发觉车是空的。

李弗襄道:“那边有骁骑营守着,他们轻易脱不了身。”

兵分两路,谁都会打算。

李弗襄会,对方自然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