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2 / 2)

重回1978奔小康 虞六棠 6436 字 2022-06-16

“你小子不地道,大中午给咱们喝温白开,凉快了,给咱们整酸梅汤。”

“就是,前几天咱们出了一身汗,你给咱们喝温白开,太阳快落山,你给咱们端来一钢中锅凉米酒茶。”

李谣摇头,他们干活这么仔细,都是骆谦投喂的好,中午饭菜有肉沫,管够温白开,又在不热的时候给他们准备汤茶,他们可不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干活。

李谣喂鸡吃药,回堂屋翻账本,她不在的时候,骆谦卖了二十三袋种子。

骆谦跟泥瓦匠聊了一会儿,回来,李谣回屋拿陆小梦给的那张纸:“陆小梦和顾娟给你接的活。”李谣小声说每个人多收了五块钱,“你咋想的?”

“多收的五块钱,才是正常价钱。”骆谦说,“骆谨、骆言辉心里清楚。”

李谣点头,没说什么。

“骆谨找你有什么事?”李谣突然问。

“骆言辉到市里读夜校,打算参加成人高考,他和陆小梦高中毕业,打算自己在家复习,参加下年的高考。我小叔蹲半年,骆剩子三人蹲两年。”骆谦有些迷茫。

当初他仨玩的最好,后来骆谨、骆言辉上学,他才跟骆剩子几人玩。

他家的情况是他大哥上学,回来教底下的兄弟姐妹识字,他大哥自己都学不会,没法教他们,但是他大哥会装,爹娘都以为大哥学的好,只是他们笨,才啥也没学到。

他说大哥啥也不会,爹娘不信,还揍他一顿,他就不跟大哥学了。

后来大哥被老师劝退,他爹他娘认为他们不是读书的料,给他们兄弟找师傅。

再后来,他经常和师傅过河给人打家具,有一天他和谣妹说上了话。

再后来,他一有时间就过河找谣妹,谣妹聪明,偷摸跟扫盲班老师学,一学就会,教他识字,教他说俄语……谣妹病了一场,啥都忘了。

忘了教过他识字,忘了教过他画几何图,也忘了俄语。

骆谦赶紧甩了甩头,甩掉迷茫和不切实际的假设,坚定说:“年底,咱一定能在镇上安家。”

虽是这么说,骆谦心底还是渴望大城市。

“嗯。”李谣点头。

她把两个奶娃子抱回屋里,兄妹仨拿出陀螺玩,骆谦又开始埋头干活。

今晚,李谣睡了一觉醒,摸身边没人,她家大妹又不知啥时候窜到床尾,扯她哥的小被子,抢她哥的枕头呼呼大睡,李谣往外摸,被褥是凉的,她掀开蚊帐下床,举起煤油灯走到窗户前。

黑夜里,李谣只能看到忙碌的双手,看不到那宽厚高大的身体。

唯一发出亮光的手电筒只照射手的位置。

李谣回到床上,一个激灵,她坐起来,骆谨、骆言辉即将有一个好的前程,骆谦是不是迷茫了。

在世人眼中,手艺人永远比不上高知识分子。

骆谦是不是心里不好受。

人人都说骆谦心大,不知愁,其实骆谦心小,自傲。

一个近乎过目不忘的本领,助长了他的“野心”。

也让他更加傲气。

第035章

李谣躺下, 鼻尖萦绕木香,良久, 呼吸趋于平稳。

“啵~”

李谣心尖一颤, 睁眼,看到一张线条流畅的、朝气的、放大的笑脸,骆谦直起身体, 挂起蚊帐:“大家摸黑起菜苗苗背到镇上卖, 二婶和秋华嫂子也弄了一些菜苗苗,我让二婶帮忙带面条。”

李谣下床穿鞋,推开窗户,太阳挂在绿荫荫的树冠上。

扎一个冲天辫, 灵动大眼睛的小姑娘抱着一个梨蹲下来,目不转睛盯着滚动的陀螺,比她大两三岁的小男孩啃一口梨,把梨塞进和他一模一样的男孩手里, 拿鞭子寻找角度抽陀螺。

“大嫂家的三喜喊他们摘桑椹子, 我给他们每人洗一个梨,叫他们在院子里玩。”骆谦上前两步。

李谣转身, 手背后抵住窗柩,抬头,骆谦状态轻松, 眼睛明亮,压在李谣胸口的石头瞬间被移走, 伸手够骆谦的手, 拽他出门。

杜梅走进来, 错愕地盯两人握在一起手, 眉毛拧在一起, 很快舒展开来,大方巡视院子:“嗐,家里、地里的活忙完,我寻思过来给谣妹搭把手。”她扒拉鸡娃子、鸭娃子、鹅娃子的翅膀,它们扑腾翅膀跑远,跟兄妹仨一个德行,杜梅一乐,“谣妹没养过这些玩意,我还想跟她交待几句,哪里想到谣妹养的怪好的。”她看滴水的衣服,干净的院子,“也没我啥事,我过去跟泥瓦匠唠会儿。”

杜梅从两人身边走过去,视线在李谣身上多停留几秒,李谣没往心里去,推骆谦进锅屋。

她打开锅盖,香喷喷的蒸蛋扑鼻而来,混合红糖的香味。李谣挖一大勺蒸蛋,举起来,骆谦低头一口吃掉,囫囵咽进肚子里,脸皱巴在一起。

果然,甜食如砒(/)霜。

李谣“噗——”笑出声,从菜厨里拿三个鸡蛋,打入大海碗中搅散,撒盐,倒入热水,边倒边搅,在大海碗上倒扣一个盘子,放入锅中蒸。

骆谦自觉坐到灶台底下烧锅,李谣眯眼享受喷香的红糖蒸蛋。

锅开了一会儿,李谣切了小葱末,撒在蒸蛋上,滴了一滴香醋、两滴香油,骆谦闻着香味站起来,眼睛亮晶晶看李谣,洗了手,挖一勺蒸蛋,送到李谣嘴边,李谣皱鼻吃掉,味道老奇怪了,偏骆谦吃的津津有味。

骆谦出去干活,李谣收拾锅碗,抱两匹布到堂屋,把布摊在桌子上,拿量尺量尺寸,用粉笔画出轮廓,拿剪刀裁剪布料。

给爷几个做一身新衣。

一上午,没有人买种子,李谣一直做针线活。

“谣妹,二四,你家机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