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2 / 2)

中医许阳 唐甲甲 6073 字 2022-08-15

高华信也好奇地抬起自己的脑袋,看着那方子。

蒲老皱眉思索着。

许阳见蒲老脸色有点不太对,在一旁小心地问:“老师,方子有没有什么问题?”

蒲老摇摇头:“方子倒是没什么问题,看似剂量很重,不适合这么小的幼儿服用。但是配伍却丝丝入扣,很是巧妙。”

“刚刚我也去那边看了一下,患儿的病情基本痊愈了。剩余的药汁,也可中病则止,弃之不用了。”

“很不错啊,你虽然走得是大开大合的路线,但挥舞起来也很是精妙!既有大开大合,又有严丝合缝,自有一套章法,不错!”

见蒲老又夸许阳了,高华信舔了舔嘴唇,很羡慕呀!

许阳道:“不过我的用药之法跟老师您的不完全是一个路子。”

蒲老却放下方子,笑着摇了摇头:“中医博大精深,遣方用药也有千法万法,我跟叶天士的用药思路类似,但并不要求所有人都同我一样。”

“尤其是你这样,已经有一套完整章法的,用药法度也是极为巧妙和精准的,更是没有必要更改。”

“我反对的是不顾病人病情,滥用重药!更反对不管配伍,胡乱加入各种药材,导致药力相互抵消,反而无效。”

“而你的方子,药力纯正且宏大。透过方子,我似乎看见了一种大气魄和大格局。着实不简单呐!所以你没有必要学我,我的用药法度你适当参考即可。”

“你真的很不错!”蒲老再度用赞赏的眼神看许阳。

高华信柠檬了!

蒲老笑了笑,道:“看来别的东西,我也没啥子好多教给你的了。明天开始,我着重教你五运六气和诊治温病、瘟疫之法。”

许阳开心地笑了。

高华信更酸了:“师父,那我呢?”

蒲老道:“你先打好基础噻,不要着急嘛!”

高华信觉得有点委屈:“那……那为什么许阳可以在这么短的几个小时就能把垂危病人不止救活,还治好了呢?”

许阳也有些无奈地看了看高华信,得,这小宝藏还是不肯拿秘密来换这个知识点,他居然开始直接问起了蒲老。

蒲老则是疑惑地扭头看许阳:“你没跟他讲噻?”

许阳笑着摇摇头:“还没来得及呢!”

高华信没好气地瞪了许阳一下。

蒲老也没想那么多,就道:“婴孩儿是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过于娇嫩,所以病情传变极速,病势来的很快。”

“尤其是这种急惊风!但是只要你及时阻断病势,用药控制病情,然后往回一拨,他痊愈也非常快的!不过,这也很考教医生的水平!”

高华信再一次柠檬了,你咋又夸他了呢!

第226章 乙脑疫情再起波澜

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型疾病,症状发冷发热,头痛身疼。古人统名为伤寒、热病。

《内经》上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然后《难经》将伤寒分成五种,有中风、伤寒、湿温、温病和热病。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按照《内》、《难》和《伤寒》去治的。

一直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提出了伤寒和温病和不同见解,创立了双解散,表里双解。再到明清时期,吴又可创立瘟疫论,然后叶天士、吴鞠通等又发展了温病学派。

这是一脉三源。

不过,现在蒲老着重要教许阳的是五运六气。

蒲老道:“一切外感病,称之为时病,也叫六气为病。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感,外感就是六淫外邪。风、火、暑、湿、燥、寒。”

“一切的外感疾病,都是天地自然使人生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天地自然,你要知道它是怎样让你生病的。”

“所以我一直强调,治疗外感疾病,一定要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一年有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都有相应的变化。”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六十天,叫做初之气,主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成为风温、春温。也有应温反寒,而病寒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说‘来岁己未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说的就是这个节气,多属温热病。”

……

许阳便开始跟着蒲老学习五运六气的知识,其实这是许阳所欠缺的一部分。蒲老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治病经验传授给许阳。

许阳原本的水平就已经很高了,但在蒲老身上,他还是学到了很多。蒲老就像是汪洋大海,永远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许阳感觉到自己的水平进步了不少。在用药一道上,蒲老虽然说没必要非要学他的轻灵之法。

但许阳还是借鉴许多,然后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相互印证。许阳在治病的时候,还是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用药更加适度和精准了。

一切都在变好。

蒲老和许阳的名气也在这半年的时间,传遍了整个医院。因为大家渐渐发现蒲老不单单只是会治妇科和儿科,有时候内科的疑难病找他会诊,他出手的效果也极好。

这也让医院领导再一次翻阅起了蒲老的档案资料,是不是真的搞错了?

有时候蒲老不在,许阳也会顶上来,而且许阳的疗效也是出奇的好,尤其是在治一些危急重症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更是猛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