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节(2 / 2)

中医许阳 唐甲甲 6234 字 2022-08-15

许阳补充道:“中医不是见病治病的,也要分主次,轻重缓解的,现在我主要矛盾不是治肺炎,而是扶正。”

“在这个阶段,不把正气赶紧扶起来,而一味去杀灭病菌,去搞对抗,或者清热解毒,每弄一次,就伤一次,那就危险了。”

说完,许阳加快了脚步。

赵国斌站在原地点点头,觉得这个理论还是挺有道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不对了:“哎,你是不是在说我啊!”

……

危重症病人的药需要排在最前面煎制,所以出药还是挺快的。而病人在服用了一剂之后,自诉感觉有明显的温热感从胃部向四肢放射。

服用两剂之后,病人自己感觉精神有所好转,全身转暖了。次日,气促和胸闷的症状也缓解不了,血氧也由原来的87%升到了90%。

这个变化,让治疗组的人大为惊喜,大家都做好了抢救的心理准备了。但病人情况,竟然好转了。

这再一次证明了中药有效!

赵国斌也非常兴奋,又来了病房检查。

许阳也去复诊了一次,病人的咳痰量增加,色白稍黏,胃纳稍稍好转,大便仍然未解,睡眠稍差。

在今晨5时的样子,病人突发一次全身燥热,持续半个小时之后,自行缓解了。

病人有些担心。

许阳告诉他,这是正邪相争的反应。

在服用一些中药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会出现不适的,比如腹泻呕吐等等,这是正邪相争的反应,继续干病邪,赢了问题就不大了。

如果不放心,可以询问给你开方子的中医。但,如果他自己都说不明白,亦或者自己心里都没底,那八成就是开错方子,吃错药了!

许阳检查完之后,既然见中药有效了,那就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了。

许阳正准备离开,赵国斌又来拖着许阳走了。

许阳问:“去哪儿?”

赵国斌反问道:“这还能去哪儿啊,你当危重症就这么一个啊?”

ps:此医案的主管医生是颜芳,是广中医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业内人称中医ICU)的主任,颜芳医生也是李老的高徒。

第655章 脉证不符

赵国斌带着他们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个病房,还一边吐槽道:“哎呀,之前收治的这些病人呢,还没出院呢,又有那么多新的要进来,都忙疯了!”

许阳问:“现在医院的收治能力不够吧?”

赵国斌道:“当然不够了,第二批医院也开要开放了,但肯定还是不够的,毕竟拐点还没到来,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现在说是要效仿当年的小汤山模式,新造一个方舱医院,收治病人,听说这几天就要开工了,太忙了,我也没多问。”

许阳和何教授对视一眼,按照现在这个情况,目前不管是床位,还是医疗设备,还是医护力量,都是不够的。

两人心中多添了几分阴霾。

许阳暗暗警醒自己,一点要快速搜集到足够多的一手资料,完成辨证,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紧张窘迫的局面。

许阳眉头沉了很多,尽管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可许阳现在丝毫没有任何疲累,他只要走进了医院,身上就有用不完的劲!

何教授问:“现在病人的病情发展怎么样,危重症多吗?”

赵国斌回答:“还是有一些的,尤其是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在得病之后很容易就发展成重症。”

“目前也没有研究特效药,所以我们的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按照消炎,抗病毒,给氧,免疫支持,这一套下来。”

“有些身体素来还不错的年轻人,在经过一段治疗之后,就会转轻出院。可体弱的,年老的,有基础病,就麻烦了。”

许阳眉头蹙了蹙,叹息一声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啊。若是满堂皆君子,何有小人立足之地啊。”

“这也是中医理论吗?”赵国斌好奇地问。

许阳道:“这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

赵国斌啧啧称奇,以前他没跟中医合作过,这次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他还真觉得中医蛮有意思的,理论跟古诗似的,一套又一套的。

许阳道:“以后跟你解释吧,先说说病人情况。”

“好。”赵国斌答应一声,把病历本给许阳,然后说:“这个病人也是女性,49岁,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

“患者2020年1月20日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度,偶有干咳,无咳痰,无气促,到外院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查胸部ct提示双肺上叶,左肺下叶多钙化灶。后,口服奥司他韦治疗,体温有所下降。”

“1月24日,再次出现高热,伴腹泻,乏力,食欲下降。1月25日在当地社区医院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1月27日,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左肺继发性肺结核,病灶以硬结,钙化,纤维化为主。继续抗病毒治疗。”

“1月29日,患者并发气促,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上输注了莫西沙星,利巴书林治疗,症状没有好转。病人伴有胸闷,头痛症状。”

“1月31日,收治入院。给与了常规甲强龙抗炎,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那个第二页是化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