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节(2 / 2)

中医许阳 唐甲甲 6207 字 2022-08-15

孙子易解释道:“哦,小寻报名了,在出发的时候被他们村长给拦了,死活不让出村。”

“后来紧急联系了负责的领导,才让他出去。但是没车送他去车站,说是现在的规定是出镇之后,就再不能回来了。”

“原先说好的他的亲戚,也不敢开车送他了。所以又紧急让县里派车去接他,这一折腾,就错过赶车的时间了。所以,他要今天傍晚才能到了。”

许阳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何教授打断道:“先不说小寻的事情了,许阳,你刚刚说的经验主义错误是什么意思?”

“唉……”许阳轻叹一声,面容有些惭愧:“我们一直都说三因原则,因人,因地,因时。我们都注意到了因人,可是在实际治疗的时候,却忽略了因地。”

“没错,这场疫病跟当年的非典非常像,但是不一样。因为地点不一样,就如同几十年前的乙脑一样,石家庄的,北京的和广州的,根本就是三套方案。当年啊,这个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可被折腾惨咯……”

徐原更迷了,就差问一句你是去几十年前治过乙脑还是怎么着啊?

许阳收拾了一下感慨的心情,接着说:“虽然都是湿毒为患,但是广州和武汉是两个地方。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湿邪非常容易化热、化火、化燥。”

“而武汉地区,现在还夹寒呢,当然也会迅速化热,但是热像不明显。这一次随着病情发展,湿邪很容易夹带其他病邪,病机很复杂。”

“这的确是给我们的治疗和辨证带来不小的难度,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一次的病势没有当年的强。”

“嗯?”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许阳直接给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毕竟连官方都没有给出这样的结论啊。

何教授也稍稍有些吃惊:“许阳,你可搂着一点说。”

许阳瞪着他的熊猫眼,说:“没错的,老师,其实我们早该意识到的,这一次的病势变化,虽然更复杂,传染性更强,但是病势的确没有当年强。”

“而我们的用药还是借鉴了当年的经验,这能不出问题吗?你看看这个处方上手就是50g生石膏,这力度太大了。”

“还有刚轻症病人,也直接每日30g的西洋参,甚至有些还用上了高丽参,则扶正的力度太大了。病人能不口苦便干吗?”

众人都你看我,我看你。

此刻,许阳已经确信了:“没错了,问题就是在这里了。”

壮壮则问:“这……那要怎么办?”

许阳苦笑一声,摇摇头:“改变改变思路吧,定一下阶梯用药吧。”

……

ps:这一段也是真实的,当初中医团队刚去的第一个星期,局面很紧张,大家更紧张,所以就借鉴了当年抗非的经验,加大力度扶正祛邪。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后续就及时调整阶梯用药了。

这场抗争,真的是步步坎坷。哪有纸上写的那么轻轻松松,简简单单!

第675章 光头

当天前往的武汉的高铁上,有一个孤独的身影,这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都上带着一个毛线帽子,压得很低,很低,戴着墨镜和口罩。

车厢里基本上都是去支援的医护人员,他们还觉得奇怪呢,怎么混进来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

现在情况这么严峻,他们都快以为是不是有患者混进来想要逃跑了,不然怎么这身打扮呢。

当时就好多医生的眼神古古怪怪的了,还有人过来询问,但是那个包括的跟重症病人似的家伙,却理都不想理他,压根不说话。

这人奇奇怪怪的表现,让周边的医护人员更觉得奇怪了。后来,有人受不了了,就去找负责的领导,还有乘警。

领导和乘警接到消息,赶紧跑过来了。

乘警手上拿着额温枪,对着那人敬了个礼,说:“你好,同志,请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证和车票。”

领导补充道:“还有通行证和工作证件。”

“干嘛!”那人有些不耐烦。

“请你出示证件。”乘警的语气变得严肃!

“我……”那人为之气结。

其他人更是议论纷纷。

“这人该不会真的是混上来的吧?我这几天可看了不少患者外逃的消息啊。”

“对啊,有些人很不负责任的,被感染了,被发现了,都还到处乱跑,导致一下子密切接触几百人!”

听到这里,乘警脸色更严峻了,这个责任他可担不起啊,他已经摸上腰后的警棍了,拿出了对讲机,准备叫人来帮忙了。

“制服他,赶紧制服他!”有个面容发胖的男人不停地嘱咐乘警。

乘警严阵以待,抽出了警棍。

那个裹得跟重症病人似的家伙,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道:“你他妈没完了是吧,刘大志,你有病吗?”

那个胖子愣了愣:“你谁啊?”

“我,你爹!”那人破口大骂。

刘胖子很明显地愣了愣,然后一口京骂就出来了:“你大爷!你谁啊?”

那人一摘墨镜,没好气道:“我!”

“卧槽,寻吴生啊!”刘胖子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