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2 / 2)

踏枝 玖拾陆 5248 字 2022-08-26

毕竟,永宁侯身体力行地在表现,大周无将可用的窘境,身为皇上,面对朝堂人才凋零的局面,能不烦嘛!

“今儿早朝时,已经极力争取了,”黄太师劝道,“总得让皇上琢磨琢磨,老侯爷别着急……”

“不急?”秦胤道,“怎么能不急?

探子既报了南蜀状况,我们就不能拖拖拉拉。

现在就是赶时间,做好一切应对之策,要是等南蜀的兵力到位,我们被他们牵着鼻子跑,就被动了。”

黄太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若不然,早朝时候,他也不会那么硬着来向皇上谏言。

但是,欲速则不达。

今日再去面圣,显然不是好选择。

董侍郎没有让这两人再争下去,直接说军务,把话题带开了。

秦胤听得很是认真,时不时地问上几句。

他最关注的,至始至终还是飞门关的状况。

兵部消息完备些,比他躺在家中,由秦治转述的内容丰富许多。

不止是听,永宁侯还问董侍郎要了边关送回来的军报,从头到尾,自己看着梳理了一遍。

“毛固安……”秦胤叹道,“毛固安太急了,冯仲后续应对倒也可以,只是……”

没有说完的话,大伙儿都明白。

只是南蜀横插一手。

“南蜀那儿,”秦胤想了想道,“我们先做准备吧,老夫这就进宫去了。”

黄太师想拦他。

劝是劝不住,不如再多说说军情?

可绞尽脑汁一想,南蜀的状况也只有探子传回来的那些,只是一个异动的方向。

更具体的内容,一个字都没有。

显然是,发现了风吹草动之后,来不及做更细致地探查,立刻就往京中传信了。

毕竟,情报可以陆续补充,提醒却要赶在第一时间。

因此,在后续消息送达之前,他们连再具体商议商议都做不到。

这也难怪,秦胤的重点全放在了飞门关。

思考着的这点工夫,轿子已经出了屋子,到了院子里。

黄太师追出去,见秦胤神色凝重里透着坚定,他喉头里那些劝解的话一下子重如千斤。

这可真是……

一个个的,都是硬脾气。

“算了,我不拦着你进宫,”黄太师感叹道,“不过,此刻进宫,无疑是触霉头。老侯爷慎重些,别真火上浇油。你这性子,一急、一气,再厥过去一回,真就不能去飞门关了。”

永宁侯道:“老夫心里有数。”

两厢行礼。

竹轿子出了兵部,穿过千步廊,往宫城方向去。

黄太师目送着,叹道:“有什么数!”

范太保摸着胡子,想了想,道:“你也别太担心了,御前置气还能全身而退,永宁侯近些时日,也算有经验。”

这话说的,黄太师哭笑不得:“那是二殿下理亏亏大了……”

范太保拍了拍老友的肩膀,一个念头涌上来,他本想说,记得此处是千步廊,还是忍下了。

看出了太保的欲言又止,黄太师没有立即追问,待回了衙门里,关上了门。

范太保这才低声道:“老侯爷家里,还有只凤凰。他在的时候尚能护住,一旦他走了,那……传言可不好听。”

黄太师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人走茶凉,若想温着,得多留下些火星子。

永宁侯府的战功更多些,更重些,等老侯爷西归、世子承爵后,多少还是个保障。

黄太师这辈子经历多,很多状况,即便眼下未曾出现,他也能远见一二。

凤凰,真是大周的凤凰吗?

那样诛心的流言一旦传开来,能作为抵挡的,唯有秦家对大周的绝对忠诚。

永宁侯此次能退南蜀、西凉多远,将来抵挡的力量就有多大。

思及此处,黄太师捶了下书案,咬着牙低声骂道:“当年是哪个道士给批的命格?害人不浅!真不是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