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节(2 / 2)

踏枝 玖拾陆 5222 字 2022-08-26

“都在鸣沙关,收拾战场,修补城墙,还得忙上几日,也得防备西凉卷土重来,”永宁侯打量着驿官,“京里到底有什么事?怎么,皇上交代的事儿,老夫还办不妥了吗?”

驿官笑得比哭都难看:“您能办,肯定能办。”

可他不敢让永宁侯办!

谁都不在,他把文书交给老侯爷

老侯爷看了上头的内容,没有反心倒还好,最多跳起来大骂京里有小人兴风作浪,真有反心

让人看着他返程,再截杀,文书一烧。

没人知道文书上的内容,飞门关依旧是永宁侯的一言堂。

他死得,也太冤了吧!

第293章 谁退谁是傻子

驿官摸了摸自己的后脖颈。

说起来,已是酷夏,帐中也没什么风,可他就是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老侯爷,”被永宁侯盯着,驿官急中生智,道,“是这样的,京里有一圣旨要送达飞门关,需得您、国公爷、侯爷与几位将军一块接旨。

颁旨的行人在路上了,很快就会抵达飞门关。

驿丞知道这儿打仗,都往前线去了,定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关内,因而让小的先来传个话。

请几位贵人回关一趟,等行人一道,就好颁旨了。”

驿官说完,又重重点了点头。

他觉得自个儿编得很不错。

他就是个传话的,咬死万事不知就行了。

等行人带着圣旨到了,安北侯和几位将军要如何应对永宁侯父子与定国公,那是他们军中事情。

与他这么个小小的驿官,没有干系。

永宁侯听他这么说,微微一愣,而后笑了起来:“老夫知道了,打下玉沙口后,大军一直被挡在鸣沙关外,迟迟没有攻克,京里等急了,皇上才下旨来督军、鼓阵士气的吧?

等京中收到最新的战果,一定会十分高兴。

既然圣旨要到了,老夫就把人调回来,接个旨,喝碗祝功酒。

那行人哪日能到?

前头还得继续打呢,来回也得时间,别耽搁着了。”

驿官听永宁侯这么一说,喜也不是,不喜也不是……

自家的糊弄话能糊弄住老侯爷,说明项上人头保住了,他本该高兴才对。

可他又怎么可能真的高兴起来?

永宁侯话里话外,都是进攻,打仗,是战局。

老侯爷真的会起兵造反吗?

反正,他是一点也没有看出来。

甚至,为了先前怀疑老侯爷,而满肚子的不是滋味。

犹豫之情,从表情里漏了几分,驿官又不敢说实话,只能讪讪笑了笑。

“口信送到了,”他寻了个托词,道,“小的就先出去了。”

永宁侯应了。

等人离开后,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散了。

京里出现变故了。

驿官的到来,绝不是什么提前知会一声,他就是来递完整消息的,只是,问了一圈没人在关内,他不敢说了而已。

前脚有驿官,后脚有行人,那圣旨里大抵是个什么内容,秦胤怎么可能猜不到?

心知肚明,又得装作不知。

秦胤稳住了驿官,此时此刻,又不得不思考:现在到底是什么局面。

京城与飞门关,两地路远。

消息传递自然不能及时。

速度最快的,自是一路换马换人,日夜不停,但这种消耗也最大,一般只用在紧急的军报上。

不急切的军报,就不会这么赶,至于普通文书,耗时就更久些。

行人传旨,在其中属于相对慢些的。

马儿是能换,但人还是那人,当然需要休息与调整。

照那驿官的说法,行人不久就能抵达,可见,驿官掌握的消息并不是以最紧急的军报的形式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