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节(2 / 2)

踏枝 玖拾陆 5446 字 2022-08-26

而清算需要时间,稍微磨蹭些,差不多能让他与冯仲带一部分将士回京城,等此地清君侧号声吹响……

皇上自然是怒不可遏,可他与冯仲也并非没有解释的话术。

正如永宁侯说的一样,皇上还需要有人带兵讨伐。

“老侯爷,我丑话说在前头,”安北侯吐了一口浊气,“我们都是大周的臣子,这些年的奋斗也都是为了大周。

您不想我们担心家人,让我们提前回京,我记您这份情。

可如果,您之后的抉择于大周有害,您别怪我对您拔刀相向。”

冯仲亦是这么一个想法:“名利,我不看重,我相信您也不看重,都是为了大周。

之前,我一直劝您与定国公回京与皇上好好说一说,把误会说开了。

一个是开朝功臣,一个是年轻英杰,都是大周不可或缺的人物。

可这些时日,我慢慢也想明白了,无法善了。

我们放不下京中的家人,您又何尝不会想要为儿孙们将来不被压制住、受不平事而努力?

皇上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伤了很多人的心,但他毕竟还是大周的皇上。

如若、如若您到时候无法说服我,我也只能……”

男子汉大丈夫,想要顶天立地,心中需得有一份忠义。

英雄惺惺相惜。

可英雄,也有各自的追求与信念。

永宁侯笑了起来,伸出双手,用力地在两人肩膀上拍了拍:“老夫做所的事情,一定会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大周,也对得起你们这些时日的帮助。”

提到先帝,冯仲喉头滚了滚,颇为感慨。

作为回应,他也抬手,在老侯爷拍在他肩膀上的那只手上,沉沉握了握。

安北侯则道:“之后,哪些兵士返京,哪些留在祁阳追随您,老侯爷可有主意了?”

大军浩浩荡荡的。

眼下状况,当然不可能去问每个人的真实想法,不实际,也太天真。

虎符在手,永宁侯固然可以调动兵士,但人在了未必心在了。

打仗,心不齐是赢不了的。

“老夫尽量留老人,尤其是早年前跟着老夫与林翰、林宣出征的,虽不多吧,也能凑一凑,年轻的也再挑一些,”永宁侯又道,“不管老人新人,首先是无官身的,如果是有功名、且家人在京城的,一概不留。”

其中道理,自是明确。

只是,安北侯突然想到了黄逸。

这位虽辞官,自己不在是御前侍卫了,可家里人当官,还是大官。

“太师孙儿怎么安排?”这么想,他也这么问了。

永宁侯已经从林繁口中,知道了黄太师的决断,也清楚黄逸的选择。

太师与黄逸站在了林繁这一边。

为此,黄太师会想尽一切办法替他们拖延时间、创造有利局面,那他们就得让太师能施展拳脚。

如果黄逸留在这儿,皇上以此质疑黄太师,太师还怎么说一不二?

“带他回去,”永宁侯道,“也让他与太师当面说说,我们怎么打的西凉,祁阳又发生了什么,之后又想做什么。”

这个答案,确实十分合理。

在安北侯看来,永宁侯想成事,必须使劲儿拉拢黄太师这样的人物。

军报上、折子上,写得再多,也比不上亲孙儿在耳边说几句话来得有分量。

第357章 敲门砖

后续大事上的安排,三人达成了默契,眼下自不再继续讨论。

林繁把舆图重新挂好。

永宁侯叫上安北侯与冯仲,从秦鸾手中接过笔,在地图上划了好几个圈。

除了唐筹先前点的,还有所有的老矿的位置。

平阳长公主仔细看了看,确定没有任何遗漏。

永宁侯便开始分派,由安北侯领那几处,又由冯仲领那几处,让他们各自再安排人手,等下连夜出发。

而后,永宁侯把目光又落到了唐筹身上。

唐筹整个人还乱着。

永宁侯他们先前嘀嘀咕咕的话,他都没有心思竖起耳朵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