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节(2 / 2)

复活帝国 火中物 8930 字 2022-09-07

在明面上,赤锋星的处境并未随着封锁制裁的放松而得到任何好转,反而变得更加恶劣,甚至连合法开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恒星风资源的正常活动都受到了严重干扰。

南九子爵的开采队总会时不时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与赤锋星的开采队在广袤的太空中发生以碰撞为主的“交通事故”。又或者,南九子爵的开采队会突然撑开超大规模捕捉网,挡在赤锋星开采队的前方。在面对赤锋星的质问时,南九子爵府却又以正在实验新设备,尚未完全掌握为由,就是不肯收网,逼迫着赤锋星的开采队只能收起捕捉网,变更资源采集地点。但没过多久,南九子爵府的“科研开采队”又似模似样地跟了上来。赤锋星开采队只能一退再退,最后甚至被逼着出现在了南九星的最上端,子爵开采队才算是消停。虽然没了骚扰,但更长的往返运送物资的距离却还是让赤锋星开采队的综合效率下降了超过30%,损失可谓惨重。

不仅如此,位于赤锋星与南九d之间的内小行星带里的矿石开采基地也经常无故发生爆炸“事故”。这些爆炸源源不断地将太空陨石推往星空。其中总有那么一部分陨石会十分偶然地跨越漫长的距离,精准地切入到赤锋星的公转轨道上,再被赤锋星的引力场捕捉,打着旋儿落向赤锋星表面。

这些陨石并未在赤锋星的地表造成太大伤害,大多在大气层上层便已经快速焚烧,化作流星雨。但量变带来质变,总有些陨石能格外走运地撞击到运气不佳的卫星、空间站、舰船上,造成或大或小的破坏。

诸如此类恶心人的狗屁倒灶的事儿从未停止过。

但奇妙的是赤锋伯竟从未拿出堂堂伯爵的威严,公开指责格鲁恩的大不敬,反倒早早对外宣布自己将会进入较长时间的冷冻沉眠,短时间内不会苏醒。

没了赤锋伯这位高等贵族撑场面,以霍东华为首的赤锋星执政官们实在没辙,只能暂且将脑袋埋进沙子里,对这些事来个眼不见为净,将“忍”字诀用得如火纯情,练就了刀枪不入的耐受力与厚脸皮。

确实不能怪霍东华过于软弱。

放眼赤锋族,任重一人独享全部权柄与战功,是以全族中仅有他一位贵族。至于他的家臣,非但没有爵位在身,也更不似南乡伯的家臣那般在其他地方拥有诸多势力与资产。

除了已被逐出赤锋族的那些“叛徒”之外,正常的赤锋族人在星团内的个人影响力几乎为零。

但即便在如此不利和憋屈的局面之下,赤锋星里也从未有任何一人质疑霍东华的软弱国策,只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将愤怒暗藏心底,然后咬着牙闷着头努力学习、工作、积攒科技。

外人看来赤锋星已被南乡伯与格鲁恩逼到了墙角,觉得这颗星球上的人大约连谋生都难。

在远程望远镜里看来,也的确如此。

赤锋星已经许久未曾新建过太空舰船与空间站,星落分布于地表的三千余个城市也不再扩张规模。

星球地表唯一改变是越来越多原本光秃秃的山丘、平原、丘陵地带、沙漠、高山上开始有了绿植,也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活跃其间,甚至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野生大型动物群落,譬如斑马群、羊群、象群。赤锋星上广袤的大海中也渐渐开始出现数量庞大的藻类、珊瑚、虾群甚至大型鱼类。

仿佛赤锋族人眼见无法对外扩张,便索性将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从无到有,从一到万地补完星球生态环境这件意义不算大的事上。

南九子爵府里曾有下人建言,建议尝试再投放点什么东西去毁灭掉赤锋星的生物圈,但在歼星蚁上吃过一次大亏的格鲁恩·奥古斯都否决了这提议,只说道:“赤锋伯其实已经放弃了。他毫无办法,也只能通过这种手段来为自己在伯爵审核中多挣一点评分。但帝国真正在乎的从来不是所谓生态圈这样的边角料,只在乎科研、军事、经济、教育、人种表现等等核心领域的成就。如今他已经躲了起来,不再轻易犯险,不太可能再夭折了,将来多少还是个伯爵。我不宜赶尽杀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格鲁恩一边说着这种话,一边却又吩咐下去,让人尝试在南九星上引爆一场人工控制的大型恒星耀斑爆发,便于对赤锋星上的通讯造成一定程度的新的困扰。

当然,赤锋星事实上的处境并没有外人理解中的那么糟糕。

得自风暴与獠牙海盗团的资源还能用很久。

真正的核心改变不在星球地表,而在于那些已经建成了穹顶的地表城市中,在这些地表城市里的一座座科研院所,一所所大学,一个个工厂厂房里。

赤锋星拥有全产业链优势,技术优势,物种优势,还有伯爵地位带来的科技储备优势。

这颗星球正在沉默中不断积攒出越来越多的能量。它就像一根被压得越来越紧的弹簧。

就在这般复杂的变化中,时间再过去三年,在距离任重的伯爵审核仅有六十年时,远征舰队终于在瞭望子爵文渊博的帮助下,在距离瞭望号空间站0.07光年处的一团太空微尘迷雾附近完成了最终集结。

一场将会席卷整个碎星环的血雨腥风,即将拉开帷幕。

第513章 碎星环的历史沉淀

身穿暗红色指挥官军服的郑甜背负双手站在指挥室正中。

在她身前的投影平台上,正有一条带状环形星群在快速拉开。数十名高序列指挥官皆站在她的身侧,与她共同参详星图。

这处带状星群正是盘绕着南乡星团旋转的巨大构造体——碎星环其中的一部分。

或大或小的星体、陨石、太空雾团分布其中,或自成一星,又或相互盘绕形成小型星系。

在相对狭小的带状区域里分布了太多的星体。

如果一切都是自然因素,让碎星带里的超小星体自行演变,那么碎星带里将会比较平静。

各个星体与陨石之间会比较相安无事,大约得要等个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才会有某些星体因为各种慢速的自然演变而改变轨道,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震荡,就像黑迷雾区一样。

在纯粹的自然界演变中,无论再复杂的事情,大到星球演变,小到两川汇流时的泥沙扩散运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循一个奇妙的规律,正是从混乱到有序。

不管碎星环在形成初期时有多混乱,相互间的碰撞有多激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秩序总会在混乱中慢慢诞生,庞大的星体群总能进入各自的大规律与小规律,变得相安无事,直到某一天某事打破了这平衡,引发一场大混乱,但在混乱结束之后,又会慢慢重新进入有序,直到再一次新的动荡因某事而发生。如此往复,周而复始,无穷尽也。

但太空海盗的出现与入驻改变了客观外部环境。

掌握了巨构技术与星际远航的智慧生命天生就有轻易打破宇宙和谐的能力,就像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人作为地表文明总是特别擅长破坏地球自然环境一样,如今只不过是将这破坏的方式与影响范围放大了无数倍而已。

大量太空舰船按照各自的意愿毫无秩序与通航标准地在碎星环内肆意穿梭来去。

在航行的过程中,总会有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被抛进太空。另外,高速通过的舰船释放出来的引力场交相混杂,迭加在一起,总在持续不断地改变碎星环内原本就只有脆弱但却维妙的平衡的引力场。

举个例子,某个海盗基地修建在一个大型固态星体上,然后这海盗势力的舰船在出发狩猎时总习惯性的走一条路,可返程时却又会由于每次狩猎目标的地点在变化,按照就近原则,总是会换着不同的路线返程。

那么,这支海盗势力的舰船留在宇宙中的移动引力场便不再平衡。哪怕每一次出航只将附近的其他星体拽动得稍微偏移个几厘米,但在非平衡引力场年深月久的反复拉拽中,沿途的星体位移必然会扩大到几米甚至几十米。

那么,总有一天,这个偏离了自然平衡规律赐予的稳定轨道的星体,迟早会和某些星体相撞,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震荡,再带起连锁反应。

在碎星环中存在着大量的海盗基地,每一支海盗基地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在星空中留下越来越多的偏移。

当偏移的总量累积到一定的限度后,就有可能引发恐怖的星体大暴动,给各个星体上居住的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根据帝国皇家科学院的定义,这种引力偏转累积起来生成自然灾害的现象被命名为引力污染。

引力污染的终极爆发表现是恒星、黑洞等等巨型星体的碰撞,通常发生在恒星密度偏大的古盘星系核心区。这等规模的灾难不但机械帝国受不了,就连升华者、朝圣者与心灵魔裔也十分畏惧。

次级表现便是行星级星体之间的碰撞,碎星环这种围绕数千恒星组成的星团而公转的超大型环带状星区正是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