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2 / 2)

那人好似是不经意般,头往下一点。

作者有话说:

我终于!!!!!快要写完剧情线了,脑壳都快要彻底秃了,呜呜呜。

明天见~

第八十二章

紫宸殿前广场上。

三百贡生皆是奋笔疾书, 答着宣帝亲自拟定的题目。

九阶之上的宫殿内室,宣帝坐在桌案后,时不时地咳嗽一两声, 他今日的精神头还算不错,前两日尚且要卧榻休息,而今日却是坐着,一个多时辰过去, 也不见疲倦。

是宣帝当场出的题,出一道便往外传一道, 两炷香的时间答题后上呈, 内室之中,不止是宣帝一人, 柳三思等人皆在此处与宣帝同审着答卷。

这批贡生中, 不乏有些新颖论点, 引着朝臣热议。

不多时, 有宫人来报, “陛下,豫王殿下求见。”

殿中安静了一瞬, 柳三思神色微敛,瞥向宣帝。

宣帝抬了抬手, 未见异色, “让他进来。”

豫王进殿中来, 拱手行了一礼, “儿臣见过父皇。”

“你怎么这时过来?”宣帝问他。

“反正儿臣闲着也是闲着, 想来替父皇审答卷。”豫王颇有几分漫不经心道。

宣帝听见这话, 笑道:“也好, 坐下吧。”

见宣帝甚是欣慰, 柳三思略放下了心,又看向在宣帝左手旁坐下的豫王,略带着几分提醒朝他点头,让他切莫在此胡闹。

今日是个好时机,却不是现在。

又出过一题往外送去,外头便又收回来上一题的答卷,宣帝优先看的还是那十人的答卷。豫王百无聊赖坐在一旁,拾起一份答卷看上两眼,许是这位贡生写的内容引人发笑,他忍不住笑道:“此人的论点倒是有趣。”

宣帝抬眼看去,“哦?给朕瞧瞧。”

豫王将答卷递去,还要不屑的道上一句:“此人年纪应当不大,涉世未深,不然怎会憋了两炷香的时辰,才写出若北廓来犯,当先礼后兵,方能师出有名这几个字。”

宣帝神色微变,手捧着答卷看着眼熟的字迹,半晌才放下,继续看其他人的答卷……

两炷香燃尽,是最后一道题,答卷收上来的时间。

此番阅卷的朝臣心中也有了此番殿试之中贡生排名的高低了。

纷纷圈出各自心中的头三名来,上交于陛下。

金殿点状元,与君王坐卧前相谈甚欢,一向是春闱时,被人津津乐道,会流传多年的趣闻轶事。

众人都在期待着宣帝会朱笔一圈,何人得中状元时,宣帝忽而挥手,“尔等先退下。”却是将人都给打发了。

等人一走,宣帝点了点卷上的名号,“传见。”

豫王心思不在这上头,他与柳三思并肩而行至殿外。

那被传见的贡生被宫人引着近前来,路过他时,略顿了顿脚步,豫王只一瞥,未能看清楚那贡生的面容,而后收回了目光,同柳三思一并离去。

*

帝王家多绝情薄性,譬如玉贵妃受宠二十余年,宣帝震怒时,打入冷宫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再无留情余地。

若论宣帝对谁还留着一分亲情在,在这十来年里,只有先太子一人。

自先太子出生时,便被宣帝寄予厚望,亲手教导,启蒙,委以重任,期盼先太子能够不复他的期望。

可帝王心深不可测,先太子长成时,而宣帝正值壮年,疼爱之中,却又开始夹杂着猜忌。

先太子私铸兵器,意图谋反的罪证破绽何其多,宣帝竟是雷霆大怒,不念那份从小累积的疼爱看重,而废其太子之位,逼得先太子跳下悬崖,自证清白。

宣帝心中当真是不知,先太子是蒙冤而亡?

还是他也是逼迫先太子跳下悬崖的元凶之一?

一过十来年,终是有了答案。

宣帝缓缓站起身,走向那跪着的身影,十来年中,午夜梦回时,会入梦的而长子,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他眼前,满是不可置信,手指轻颤想要抚上对方的额头,“元儿……”

对方却是俯下身去叩头拜过,“罪民叩拜陛下。”

宣帝身形一晃,那只手还是落下扶住了跪拜之人的胳膊,他似有万般苦楚,半晌之后,才落下一道声音,“元儿,你我父子十余年不得见,你,起来说话。”

跪在地上的人,终是抬起了头,容颜再也不见当年意气风发,是历经世事磨砺后的沧桑内敛,他红了眼眶,尤是不信,“陛下,还愿认罪民?”

终是十余年不见,父子相认的情深场景。

*

温虞张大了双眼,她口齿微张险些就要拦下人来,却又与对方擦肩而过时强压着冲动,状若无事般垂下眼去,步伐徐徐继续往前走去。

幽幽梅花香若有似无的在行走间浮动的空气中飘散,似是闻到了,却又像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