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一刀斩尽万千烦恼(2 / 2)

帝师是个坑 菲硕莫薯 3514 字 2022-12-02

梁武帝萧衍一生信佛,六十多岁的时候,多次出家为僧,皇帝不干了,非要当和尚,大臣们也是真的忠,接连多次将皇帝给“赎”回来,而且还是花钱赎回来。

那时候梁武帝花费了大量的钱粮修建寺庙,最后…国家就内乱了,他是被活活饿死的,那么虔诚,估计下辈子肯定比这辈子混的好,至少也是个…也是个太上皇,就是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太上皇了。

顺治皇帝,与别山法师交谈了一次,就谈了那么一次,对佛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什么爱好都没了,就研究经书,还给自己起了法号,媳妇董鄂妃死了后,顺治就要出家,要不是孝庄太后不同意加上朝臣反对,他真就出家了。

老婆死了,万念俱灰,想要出家。

历史是这么记载的,事也是这么个事,感动大清朝,问题是,你特么别干皇帝啊,搁这玩呢?

这就是个令人很不解的事,好多人都是突然失去了什么,就说看开了,然后出家了。

可这话越听越像摆烂,仿佛接受不了事实,索性就不管不顾了。

那么正常来看,佛门是应该开解才对,你老婆去世了,你要想开一点,老婆在天上看着你,希望你过的好,而不是直接说你老婆都死了,别悲伤了,直接出家吧。

还有汉明帝刘庄,康熙,很多皇帝都信佛。

皇帝都搞得定,更别说一个千骑营大统领了。

就这样,自我感觉背负着神圣使命的上善入京了,手段百出,没别的,就是拿下楚擎,必须拿下他,风险大,但是回报高,可以这么说,如果拿下了楚擎,甚至比拿下老四回报都高。

因为老四已经有信仰了,他就信龙椅,而且他比较听楚擎的话。

拿下楚擎一举多得,压制道门、昌盛佛教,主要是楚擎还有钱。

楚擎说的不错,堂堂的王爷幽王昌承恪,就是个打工仔,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上善主导的,老八不过就是个台前的傀儡。

上善不是光着个膀子就来拿下楚擎的,老和尚有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幽王昌承顺。

幽王自幼生性跳脱,特殊的成长经历也造就与普通人不同的性格。

成为了皇子后,那肯定是吃香喝辣,直接鲤鱼跃了龙门。

但是因为他这个皇子身份,生母与其姐双双自尽。

初期的时候,昌承顺只是悲伤了一阵子,毕竟年纪小,一下成了皇子,倒也不是太在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也越来越愧疚,难免在想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母亲和姐姐也就不会亡故。

这种愧疚到了回到封地后达到了临界值,将昌承顺逼崩溃了,险些发疯。

封地就属于是王爷自己的小王国,别说鱼肉乡里,就是乡里鱼肉都成。

初到封地,昌承顺想怎么作就怎么作,可作过之后剩下的唯有空虚了,这时候他开始极度渴望亲情,渴望亲情就难免想到母亲与姐姐。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如此,愧疚以及思念,在梦中就具现化的体现出来了。

最开始梦中的母亲和姐姐还是温柔以待,最后直接变成厉鬼索命了,说什么都要挠他。

越是怕做梦,越不敢睡觉,越不睡觉,精神越虚弱,睡的越沉,厉鬼越索命,挠的越狠。

就是在这时候上善出现了,一句话,信佛吧,建寺庙,快,速度,赶紧的,立刻马上。

然后昌承顺就在信佛的路上一骑绝尘了,烧香拜佛,果然能图个心理安慰。

上善说了,现在光烧香拜佛治标不治本,咱得来个狠活。

幽王一想到厉鬼索命就怕,连问什么是什么狠活。

上善说,一刀斩,斩断七情六欲。

还真是这个道理,没了七情六欲,也就不对他老妈和他老姐愧疚了,不愧疚了,也不会思念,不思念,也不会做梦。

可这个一刀斩不是用刀,而是用一种佛教的特殊法门,需要修炼。

昌承顺就修炼了,基本上算是修炼成功了,现在,七情六欲是几乎没了,可也成为了上善的傀儡了,上善让他干嘛他干嘛,哪怕是招惹千骑营大统领。

当然人家上善也说了,咱玩手段归玩手段,阿弥陀佛,抛开事实不谈,咱只看目标啊,咱这么拼,不是为了让楚擎那小子信佛吗,他信了,不就有更多的人信佛了吗,更多的人信佛了,咱不就是普度众生了吗,棒棒哒。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一个最初,关于欲望,关于无欲无求,既然你没有欲望,干嘛要求“成佛”,干嘛要求别人成佛,干嘛要求积攒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不还是抱有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