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乙天仙(2 / 2)

“为师刚刚元神合道,观察到天机流转,偶然之间魂会上古之时,被师尊教诲片刻。”

“随后,师尊传授我这件混元一气太清神符,还收我为关门弟子,并传下帝府天箓兜率真敕。”

“蒙师尊点拨,我以明悟前世今生,也明白了天仙之后的道路。此刻,就给你们讲一讲。”

闻言,原本想抗议一下的苦头陀就一脸纠结的模样,但最终还是听道占了上风。

“天仙已经是世界所能容纳的极限,但却不是我被修士寻道的尽头。早在当年世尊函谷关外讲道之时,就开辟了前路。”

“天仙之后,便可练就道果,像为师此刻,参悟混元一气太清神符,明悟阴阳本质,练就一颗太乙道果,伺候可称太乙天仙。”

“为师明悟太乙道果的那一瞬,道果与道合真,从此以后,就在天地间永久性的留下了痕迹。”

世界身上的某块地方,已经永久变成了我长眉的形状!

“你们应该知道,天地有寿命,寿命一道就会引发无量量劫,无量量劫到来之时,天地间的一切都会破灭,最终化为一道玄之又玄的混沌气旋。”

“不知多久之后,这道气旋便会再次演化为新的世界。这个过程,就算是天仙也无法度过,唯有练就了道果的太乙天仙,才可以在世界毁灭之时,直接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所以,这才有了天仙开劫度人的传说。而如今我蜀山世界,还留存大量前辈开辟的新天,如太清天、玉清天、上清天,佛门也有极乐世界,此外还有天庭开辟的灵空仙界。”

“这些其实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前辈们开辟的,如今可能开辟的前辈都已经远去。但前辈们留下来的规矩,却还在运转。比如天庭的天规,就依然束缚着神仙们,使得他们一旦飞升灵空仙界,就很难再次下凡干涉人间。”

“而此次为师顺利突破,已经感应到了太清天所在。”

说到这里,长眉的神色就变得非常复杂:“为师此刻才知道,道无止境。”

“原来,此前为师遇到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本尊,不过是老师遗留在此界的一道投影。”

“每次世界重生,老师的这道投影都会降临人间,化身人族李耳,开创道家一脉,最终于函谷关外飞升而去。”

“那祖师最初之时,又该有多强大?”齐漱溟大声问道,恨不得整个峨眉山上大小修士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长眉捋了捋胡子,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清楚,但至少比我高一个大境界,祖师已经留下了太乙道果之后的道路,称之为大罗道果,成就大罗道果的仙人,又被称之为大罗天仙。”

而长眉没有说的是,每次世界重新演化,人族的历史前面一部分,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从燧人氏有巢氏缁衣氏到三皇五帝人族崛起,再到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这些历史,从未发生过改变。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有时会发生改变,有时不会。

就好像有更强大的存在站在上游,不断的影响下游一样。一想到这种可能,长眉就只觉得自身还是修为不足,还是太过渺小。

“不久之后,为师将会前往太清天,并尽快入主太清天,在此期间,峨眉山暂时以两仪微尘大阵封锁山门,所有人不得离开。”

“一旦下山,便不再是我峨眉门人,生死自负!”似乎看到了什么未来一样,长眉忽然补充道。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入主太清天,那要看天命意志和域外天魔之间的斗争什么时候结束。

自从成就了太乙道果,获取了大量之前没有获得的信息之后,长眉就忽然觉得,天命意志也不过如此。

如果天命意志真的强大到不可思议,那么祖龙还能留下和氏璧?

昊天镜还能好好的?

天庭的灵空仙界,道门的太清天、玉清天、上清天,佛门的极乐世界,怎么可能一直好好的呢?

甚至长眉还非常清楚,太清天之中,甚至遗留了前往天外之天的方法。

所谓天外之天,就是世界之外的世界。

眼界开阔之后,长眉就不觉得天命意志有多么不可怕了。现在他只想好好研究研究,思考思考,好制天命而用之。

……

都城,张府。

张居正今天又一次坐在心爱的三十二抬大轿之上,虽然坐轿子是以人为畜,但到了万历年这会儿,读书人们有几个不坐轿子的?

至于以人为畜,是否违背仁爱原则,其实是不违背的,因为轿夫不是人啊,这就是大多数明朝读书人的思维模式。

而张居正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强大,坐的是三十二抬的大轿子,据说这样的轿子里面不仅有坐的地方还有躺下睡觉的地方。

看着和过去一样嚣张跋扈的张居正,申时行只得目送,他又一次回想起了此前二人的对话。

“恩相,此去九死一生,不如急流勇退。您终究是陛下的师父,只要您及时退去,身后清明、家族都能保全,一个体面还是有的。”

“不过是九死一生而已,历代以来的改革者,只要有成果的,又有几个能善终?”

可是你有啥成果啊?

虽然清田确实清理出了很多隐田,让朝廷的收入大大增加,可是一条鞭法,也进一步加剧了乡绅对老百姓的压榨。

一条鞭法之前,老百姓交税都是实物税。

种田的交点儿稻子,种小麦的交点儿小麦,种茶叶的交点儿茶叶,你是干啥的,就交点啥。

一条鞭法之后,所有的农夫,都必须也只能交钱。

可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大多是以物换物,身上没有那么多钱,而定价权又掌握在乡绅手里。

所以,当老百姓需要卖粮食换取钱财交税的时候,士绅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的降低物价。

等到老百姓因为饥荒或其他因素需要粮食的时候,乡绅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的抬高物价。

想到某些已经被乡绅们利用一条鞭法逼得家破人亡的老百姓,申时行只觉得无话可说。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