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2 / 2)

平安「啧」了一声:

「有什么不敢的,看看而已,何况上学又不要你花钱,那里面还生着炭火,可暖和了。」

赵三达还是觉得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怎么可能不要钱呢,私塾一年好几十两束脩……我刚才还看见邻居家的方秀才进去了,他家为了读书可舍得花钱呢。」

「邻居秀才?」

平安笑了,

「既然你认识,那不就更好办了?」

迎着赵三达疑惑的目光,他继续道:

「他是去当先生的,不是去读书的,不信你就自己进去问问他。」

城东的普惠学堂虽然大门敞开,但人们都挤在门前探头探脑,并没有人敢迈出第一步,平安在这边一个劲的怂恿赵三达。

眼前这男人终于半信半疑的跨出了第一步,方秀才正好拿着书迎出来,看见是熟悉的人也松了口气。

平时都是自己坐在一堆人又迟迟不肯进来,方秀才早吓得有些毛了。

此刻见到救命稻草,他立刻连拖带拽的把赵三达摁在第一排的座位上,

「赵大哥,快坐快坐,咱们这就上课。」

屋子里生着炭火,暖融融的,虽然不比家里坐在火盆旁边暖和,但这么大的屋子能有这样的热度,也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几只铜壶架在四角的炭盆之上,壶中沸水咕嘟咕嘟的不停翻滚,方秀才见赵三达盯着铜壶,连忙道:

「学堂里没准备器皿,赵大哥先用我的杯子吧,下午拿个杯子或者碗来,课后渴了随时都能倒。」

……

可能是人群看出了两人的熟稔,尽管有赵三达带头,其他人也并不敢进去,而这边方秀才已经拿起了书,在支起的石板上蘸着白色的石灰写下了一个「一」。

新任教师的声音还是有些抖:

「今日我们就先从数字学起……」

课堂要开始了。

一位先生,一名学生,人群依旧站在门口蠢蠢欲动,

但不动。

平安让额尔赫拨开人群,去推外面那扇沉重木门,同时扬起声音,

「进不进啊,时辰差不多了,再不进来我可关门了昂?」

里面确实是在讲课,先生的声音不大,在外面只是隐约能听清,是他们这条街上的熟人,虽然不如邻居亲近,但好歹方秀才十分面熟。

再加上马上要关门的威胁,百姓们终于忍不住了,一人带头,人群突然蜂拥而入。

平安跟在人群后面哼了一声,

「明日早些,辰时到。」

方秀才抬头,正打算对这位帮助他的人作出感激,发现也同样碰上了熟人。

范先生和几位汉臣亲自考核的他们这批秀才,确保

.

学识够格才能进普惠学堂当先生,同期十三人,只入选了一半。

开课的第一天能碰上范先生,想来是范先生专门过来鼓励他们的,他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

学堂里已经坐了将近一半的人,在等着他开课,方明意不方便再出来,于是整理衣冠,对着范文程行了一个学生礼。

范文程含笑点头,充分的给予鼓励,

「明意,你学识极佳,教这些学生绰绰有余,别怕。」

方明意行礼时低头才看见范文程前面还站着一个小孩子,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观两人的站位,应当身份贵重,不在范先生之下。

但他无官无职,白身一介,因为选考的关系,对范文程可以行一个学生礼,对他前面的这个孩子,便有些不知所措了,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那孩子却摆摆手,转身走了。

平安和范文程逛遍了城中的四个普惠学堂,基本上每个都是和城东差不多的情况,人群先是观望,熟人先进,剩下的人再跟随,稀稀拉拉的坐了半个学堂。

第一天开课,学堂里乱哄哄的,肯定也是看热闹的居多,平安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借着这些热闹把名声打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普惠学堂真正走上正轨还需要一些时日,但只要开了,他相信一定会有人来听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想要读书识字。

还是那句话,人人都读出一番成就来不现实,先识字扫盲,剩下的慢慢来。

·

礼制原因,范文程走路时,总是落在八阿哥身后半步,平安喜欢和人并排走,便总是想等着他,两人便越走越慢,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平安便薅着范文程的袖子走。

范文程抽不回自己的袖子,只能无奈道:

「八阿哥,这样不合规矩,臣……」

他如今只是汗宫学堂的先生,并不算是八阿哥的先生,这两者的身份大不相同,怎可僭越。

平安仍旧不松手,

「那先生便自己与我并排,一前一后的说话都不方便。」

这怎么能行呢?

礼不可废。

范文程无法,只得略过这个话题,

「普惠学堂如今已经开办起来,之后该如何呢?」

这个问题他确实是诚心诚意的在向平安请教,提出在民间创办学堂八阿哥提的,如何选择学堂的先生也是八阿哥出的主意。

若不是八阿哥提醒,他还想不到要去哪里雇这些教书先生们。

私塾的先生们有束脩,但他们办的这个普惠学堂只是为了教百姓读书识字,当然是越便宜越好,甚至最好不让贫苦百姓花钱。

这笔钱国库当然可以贴,但毕竟是个要持续花钱的地方,如果走了户部,必然会在朝中引发新一轮的争议。

这样一来,便不如八阿哥提出的这个建议好,如今虽然不是年年开科举,但秀才年年都在考,关外没有贡院,中选了也要自己在家读书等着科举。

不若就把这些人利用起来,让有些家贫的秀才在普惠学堂免费教书,换取进入贡院读书的机会。

修学堂贡院的钱都是八阿哥自己出的,学生们靠在外面教书减免贡院的学费,一个月也就一天,还是在各自家宅的附近,相当于自己养自己,不仅省钱,还能一举两得锻炼他们的能力。

这样只需要养贡院的教书先生们,普惠学堂除了茶水炭火便不必管了,也削减了一笔很大的开支。

若叫他们来想,是决计想不出这样一环套一环的供养计策的。

八阿哥早慧明敏,只有普惠学堂怎么够,范文程总觉得他志不在此,八阿哥还有更高的追求,甚至隐隐期待

.

起了他即将提出的新的想法。

平安沉思一瞬,

「接下来就不必管了,有这样能免费读书识字的地方,晚上有烛光,有遮风挡雨的屋子,冬天还有炭火、热汤,不愁百姓们不愿意来。」

他知道范文程想问什么,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狡黠的眨眨眼睛,

「先生等着看吧,等过些日子,普惠学堂必将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