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 / 2)

秦无双问他,“我有成套的西装和衬衫,做好的,分为好几个尺码,要是放在你店里卖,按你这个价格,我给你两成提成怎么样?”

店主一愣,“做好的?”

秦无双肯定点头,“对,做好的。”

店主显然没想到对方如此财大气粗,不过他也没有拒绝,白白就能得到两成好处,还不用他做,好多好的事,不过他心里乐意,嘴上却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讨价还价,“我还不知道你的做工呢?你得拿来我看看。”

秦无双颔首,“我现在就回家拿。”

店主一口答应,“行,你拿过来,要是针脚不错,放我店里,我帮你卖。”

秦无双跟店主约定好了,回了家将之前整理出来的衣服拖过来。

西装店老板看到整整一麻袋,整个人都傻了,“这些衣服那么贵,你就把它们随意放啊?”

秦无双笑道,“没事儿。我这衣服都是叠好的,整齐着呢。”

西装店老板不信,秦无双直接打开麻袋,露出里面的衣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皮鞋,老板微微有些惊愕,“你居然也卖皮鞋?”

秦无双颔首,“您也帮着卖吧,卖出去了,我也给您两成利。”

老板看到鞋口有厚实的绒毛,往里摸了一圈,顿时乐了,“居然还有这么厚的毛。行。放我店里吧。”

将十双皮鞋拿出来,下面就是各式各样的衬衫。各式各样都有。

老板微微惊愕,“哟,居然有这么多款式。你这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吧?”他拆开一件衬衫,摸了摸面料,细腻硬挺,暂时还没有卖这么好的面料。

秦无双也没否认,主要她说不表这东西的来历,笑眯眯点头,“漂洋过海来的不容易,您试着卖吧。”

老板颔首,“行。没问题,放我店里吧。兴许有人喜欢呢。”

他看着衬衫放在袋子里叠放整齐,赞叹外国人就是细致,居然叠得这么方正。

秦无双失笑,“这有什么难的?我可以教你怎么叠。”

她接过衬衫现场给对方演示叠法,老板学了好几次才记住。

衬衫放到一边,秦无双拿出放在下面的西服。

这是国外的牌子,老板没听过,他摸了摸面料,“这面料细滑,这是怎么做的?”

秦无双却是一问三不知,主要她不清楚国外有没有这些面料,最保险起见就是不回答,“这面料比您的好吧?”

老板颔首,迫不及待拿起最小号的西装套在身上,他里面穿的是袍子,虽有些不伦不类,但是这做工比它的还要好,尤其是肩膀的地方似乎经过特殊处理,瞧着更为笔挺。他迫不及待脱下来,摸了又摸,“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时候的西装跟现代西装有许多不同,比如肩部结构不同、收腰较猛、袖弧较大、驳领较宽、驳头位置较低、衣长较短、扣位较高。从肩部来看,现代西装的肩宽通常比人本身的肩宽大几厘米,但民国时期的西装通常是做成完全贴合肩部的自然肩,而垫肩的材质也和现代西装有差别(来自百度百科)。

秦无双这套西装又是大机子上做出来的,板型相当好。

老板也不指望秦无双能回答他的问题,他越看越喜欢,跑到穿衣镜前,左看右看,不自觉昂起头,整个人精神不少。

他小心翼翼将西装收起来,而后看向秦无双,“这西装确实不错。放我店里卖吧。”

秦无双想了想,“你给我开个单子,再给我付一半的钱。卖完后,再付另一半的钱。”

老板怔住,“你之前也没提给钱啊?”

秦无双之前没想到,不过口头协议可以补充啊,她笑道,“您要是不愿意,那我就去找别的西服店。我听说租界内有好几家西服店。”

老板看着这些款式新颖的衣服,咬牙答应了,不过他确实没有那么多本钱。偏偏这丫头不同意赊欠,老板只好每个尺码要一件,就连鞋子也是一样。

秦无双也没有说什么,等对方将挑好的衣服和鞋放摆在架子上,她就将剩下的全装进麻袋。

“我这边的皮鞋都是一层的,你这里面都是毛,我觉得每双可以卖十个大洋。”

秦无双颔首,“可以。”

鞋子要了38,39,40,41。女士皮鞋只要了34,35和36。西装要的是S,M,L和XL,XXL的没要,衬衫也都是这个尺寸。

付一半钱,总共是71.5元。

付完钱,写好收据。秦无双拎着剩下的衣服和鞋子往外走,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告诉掌柜她就住在178号。

老板笑了,“要是卖得好,我就去找你。”

秦无双颔首。

第19章

第8章 钢笔

下午秦无双没有出去,而是在家琢磨怎么卖钢笔。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传来吵嚷声,她打开门就见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人正在拿着手上的棍子朝着地上的乞丐一下又一下没命地打,那力道恨不得将对打死。那乞丐穿着一身灰扑扑,打满补丁的单衣,整个人缩成虾米,不住地哀求痛哭。

围观群众麻木地看着这一切,既不敢阻止,也不敢大声议论,偶尔有人跟身旁的同伴咬耳朵。

不知怎地,秦无双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药》里的描写,百姓长期在封建统治下变得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在她看来,百姓顾然可恨,却是情有可原。反抗就意味着被杀戮,不反抗就可以苟活于人世。而这些当官的呢?他们残暴贪婪,腐败暴虐。怪不得北洋政府被□□推翻,这是历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