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2 / 2)

穿到唐朝破案 大芒 6380 字 2023-02-04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查出当年拐卖团伙的头目。”欧阳意说,“她们攀附权贵,接近王自强,当原男主的玩物,仅是看中王自强的权势,她们需要利用他的权力办事。”

顾枫思考良久,恍然道:“我以前就觉得奇怪,她们能做疏议司推官,绝不是普通愚昧的女人,不该自甘堕落。原来是牺牲小我,拯救更多的女孩。值得敬佩啊!”

“我们应该继承她们的使命。”欧阳意说,“想要消灭这个拐卖集团,不能单凭我俩,也不能单凭疏议司,我们需要更多力量帮助才行。”

以前,欧阳意只将原身被拐案当作一个刑事案件在调查,但现在,她更加主动。

生活在这个封建时代,回避危险是本能,这也是她们一直以来对待外界事务的原则。在疏议司大树庇护下,她们本来可以安枕无忧,再难解的案子,她们也是旁观者。

但欧阳意经历了那场梦后,一切都不同了。

她心里有挥之不去的愤怒,只要想起此事,就遏制不住心中复仇的火焰。

欧阳意道:“我有一个猜测——原身的灵魂正在和我接近、融合。”

就像之前对房事的排斥。

顾枫表示赞同,“我原身也是享乐的性格,所以穿越来的我和原身灵魂叠加,并没有异常。

被原身影响不是坏事,反正人的情绪也是会受外界影响。

欧阳意轻微地叹息,“要不要迈出这一步,主动权在我们手上。”

“咱们苟了十年,苟够本了。你上我就上。”顾枫说,“另外我也认识一些烟花之地的朋友,如果需要我找人打听消息的话。”

“先等等,我要和夫君商量。”

“好。”

*

元宵之前是官员休沐期。

梁柏告了几日假在家中陪伴妻子。

这日,夫妻二人在廊下赏雪品茗。

梁柏给妻子倒了杯热茶,欧阳意饮下,静静品味茶香良久。

她用很随意的口气问:“之前江泓画下的那只黑蝙蝠,夫君知道其涵义,对吗?”

梁柏端茶壶的手顿了顿。

欧阳意:“夫君若不方便说……”

“我知。”梁柏直截了当道。

他是深思熟虑过的。

黑蝠团隐秘的杀人手段、庞大的人脉网络,一度让他调查起来束手束脚,也担心给妻子带来危险。

但如果没有当初欧阳意的帮助,他和狄仁杰实难这么快查到“七爷”这条线。

公平起见,他理应告诉她案件真相,何况她也是黑蝠团案的受害者,她有权利知道。

“吕敬、豹爷背后有个共同的组织,黑蝠团,这个组织很强,很危险。只要他们想,似乎可以策划谋杀任何人,即使是在皇宫大内。”梁柏介绍了皇宫谋杀案,“最重要的是,我们连他们的目标是什么都不了解,如此便是无的放矢。我们不能总是等着他们杀人后才行动。”

“确实很诡异。”欧阳意说。

“狄公说,黑蝠团身在江湖、心在朝堂。”梁柏分析道,“拐卖女人孩子、收钱杀人越货,这可能是他们早期敛财的手段。他们刚开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之后因为某种缘故,转变了组织结构,比如将拐卖和接受委托之事转手给豹爷。”

“这似乎有个转折点。”欧阳意说。

“是,黑蝠团内部很可能经历过清洗,他们的目的越来越纯粹,即和朝廷作对。”梁柏说,“若不是他们将手伸进朝堂,我和狄公也不至于如此小心翼翼。”

欧阳意听明白了他的潜台词,“之前不告诉我细节,是否担心他们的威胁?”

梁柏缓缓点头。

“危险在何处?”欧阳意问。

梁柏点头,“起初,我们以为暗杀朝廷官员是韦玄贞的手笔,之后经韦家管家证实,是黑蝠团主动提议,韦玄贞觉得可行,才让他们杀人。”

欧阳意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黑蝠团不是韦家的棋子,反而韦家才是黑蝠团的棋子。

“黑蝠团暗杀的官员都是朝廷栋梁?”

“这一年来,可以确认是黑蝠团手笔的有弘文馆三名大学士,按死亡顺序分别是元万顷、刘祎之、范履冰,还有礼部侍郎邢文伟。此外,狄仁杰查阅了万年县的档案,近两年来死于不明原因猝死的有麟台少监周思茂、崇文馆著作郎孟利贞、太子司议郎刘元,以及三名尚未授予实职的进士及第韩楚宾、刘懿之、高智周。”梁柏解释道,“后面这几位因没有官职或官职在七品之下,故而未引起我们的注意……”

欧阳意背后一阵恶寒,久久语塞。

“意意不怕。”梁柏宽慰说,“我们的婚事在奉宸卫少有人知。不管黑蝠团在朝廷有多少眼线和帮手,在奉宸卫绝无可能。”

梁柏出于关心,但可惜这些话丝毫安慰不了欧阳意。

她的恐惧并非来自于此。

元万顷,从大将军徐懋功出征高丽,曾为辽东道管记,睿宗即位后迁中书舍人,寻擢中书侍郎。万顷素与徐敬业兄弟友善,后徐敬业叛乱,元万顷受牵连,配流岭南而死。

刘祎之,少以文藻知名,起家宋州参军。他早早投靠天后,授中书舍人、相王司马,睿宗即位,参预其谋,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赐爵临淮男。武则天临朝,倍受信任,成为宰相。

范履冰,高宗期间奉诏考试诸儒臣的理论择优选禁中。范履冰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宫阙,皆为密使出入北宫门参与处理宰相权事,后在天后临朝称制期间,历任门下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

天后登基,范履冰升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与邢文伟同为掌朝宰相,居官忠谏敢言,不畏权势,二人时称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