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节(2 / 2)

“袁绍发檄文了!”亲兵嚷嚷道,“将军!小人也抢了一份!”

不管这些檄文被抄写了多少份,肯定有一份被送去陆悬鱼府上。

……当她拿着檄文走进来时,原本在等着她的杨修立刻起身,表示要告辞。

“告辞?”她有点发愣,“先生在这里等我,不是有事要说?”

杨修欲言又止。

她皱着眉头,看他伸出一只手,点了点她手中握着的那卷丝帛。

“怎么了?”

“将军不是要看檄文吗?”

“是啊。”

“在下不便在旁……”杨修说完,看了看她一脸懵懂的神色,不得不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袁绍发檄文征讨青徐,其中必然多有不敬之语。”

她恍然大悟,“你是怕袁绍骂我?”

杨修低了低头,默认了。

“没事,没事,”她摆摆手,走上台阶,“我家主公清清白白的,他能骂出什么花样啊?这都是小事,先生一起来看就是!”

她这样大度的表示,杨修似乎是觉得却之不恭,便行了一个揖礼,跟着凑过来了。

这纸檄文可以被称为《为袁绍檄徐州文》,联合曹操,声讨刘备。

在她看来,刘备确实是个挺合格的主公,不说什么英明神武吧,至少对朝廷,对下属,对百姓都挺厚道,平时除了爱干点手工活之外也没什么残暴荒淫的不良嗜好。

……前面一段非常拗口的场面话,先说一说忠臣什么样,奸臣什么样,比如忠臣如周勃刘章,奸臣如吕产吕禄等等。

然后就开始了人身攻击:

——左将军刘备,篡称汉室,实为野氓。织席贩履,畔降不定。

“这什么胡话,”她忍不住说道,“姓刘的有什么了不起,还要篡称的?再说涿县住的全是刘氏宗亲,他怎么编?”

杨修似乎有点想笑,但是忍住了,听她这么说,也一脸严肃,“必是污蔑。”

嗯继续看。

中间是一段董卓祸国殃民,袁绍为了能够匡扶汉室,所以集结英豪,刘备这种无名小卒,只能跟着公孙瓒混一混,寸功未立,一心己私,果然狼子野心渐渐显露:

——去公孙而投田楷,畔田楷而从孔融,背孔融而就陶谦,夺徐州而篡牧守。

陆悬鱼把檄文摔桌上了。

“这是不是有点不要脸,”她说道,“从平原开始我就在的啊!怎么就叛田楷了?田楷借点兵还带要钱的,你知道平原城什么一穷二白的地方吗?你见过穷鬼互相刮钱的吗?!我们那时候就互相刮啊!”

杨修那张嘴上来下去,不停地抿,快抿成了三瓣嘴,“将军,将军,你说过不会动怒的。”

“我也没动怒,”她忍着气嘟囔了一句,“我就说说。”

“……要不别看下去了?”杨修小心道,“檄文其实不过如此。”

……那不行,她还得继续看看,后面又写了些什么。

——陶公遗嗣,不留高位,恩主罹难,不思悲悯。

“胡说八道,陶谦留下来的那群丹杨兵,我们供着吃供着喝还供出了一场大乱子!好悬没把下邳城给供了去!”

“是是,在下也略有所知。”

——左右皆屠狗刑徒,信用妇人。

“……骂谁呢?”

弘农杨氏出身的杨修这次不接茬了,刚刚脸上的笑容也收了,似乎还悄悄地挪开了一小步。

——糜竺糜芳,商贾贱业;关羽张飞,屠户刑徒;名士高门,远篡辽左;诗书世家,曲身卑吏;祢衡狂徒,信用肱股;吕布三姓,约为兄弟。

她的指骨关节开始咯咯作响。

檄文还在被抄往四面八方,很快就到了范城,又很快从范城继续向着各个方向而去。

——臧霸泰山贼寇,锦服持县官舞于当庭。

臧霸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频兴兵戈,河岱之间不敢生男;屡索民女,青徐之间罕见颜色。

“这什么意思?”凑过来看檄文的女兵小声问同伴,“这几个字我都认得,但是连在一起,我就不认得了!”

“……快闭嘴!”

——往西曹兖州讨之,郯州狼奔,彭城鼠窜,数围于下邳,大将军哀怜生民,尺书救之。

夏侯惇陷入了沉思。

——劫持乘舆,掳掠公卿,抛忠贞于道旁,弃皇后于远地。

小皇帝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

——是以道路侧目,士民嗟怨,有才学者蛰居学宫,有德行者避乱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