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节(2 / 2)

“谁?”

张飞迅速追问出声时,杨彪又不吭声了。

天子问出了那个清晰的问题之后,嘴巴就闭得很牢了。

现在这个问题抛给了并不擅长此道的张飞。

要解读公卿语言,张飞可以在城中寻别人来帮忙,这个人必须也得是世家出身,还得聪明,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可靠。

世家出身的人满下邳都是,但聪明的就难找,可靠的又均匀分布在两位兄长营中,但这还是没难倒张飞。

……他找到了杨修。

杨修在家里咬着笔,对着辞赋写写画画,勾勾抹抹,听到张飞拜访,立刻就跑出来迎接,脸上的欢欣喜悦半点没有假。张飞见了,多少就有点放心了。

毕竟既然是老子出的难题,那找儿子作弊应该问题不大,多半杨彪是已经猜到,并给儿子透过口风,少半概率杨彪不乐意儿子掺和进来,那事后打熊孩子一顿出出气也就完了。

“陛下是这么说的?”

“陛下确实是这么说的。”

杨修不吭声了,从一旁婢女的手中接过茶壶,要亲自为张飞斟一碗加了花椒和姜片的热茶。

“我哪里有心思喝茶,”张飞阻拦了一把,“德祖若有所悟,还请为我解惑才是。”

这位聪明俊秀的年轻郎君瞥他一眼。

“正悟着,”他说,“等我这盏茶倒完了,也就悟出来了。”

……张飞把手收回去了。

……这个茶倒得也特别慢。

两个人盯着那清澈的,碧绿的,辛辣与馥郁交织的热茶从壶里缓缓而出,汇聚成一条溪流,从容不迫地落进茶盏中,一滴不落,一丝不抖,就给张飞一种错觉,好像面前这位郎君不是弘农杨氏的世家子,而是一个在酒坊里勤学苦练十几载的老伙计。

无比漫长。

终于等到杨修将茶壶放下,“我悟了。”

“天子之言,无非三件事。”杨修开口说了一句话,然后不往下说了。

如果陆悬鱼在这里,会批评这人的性格太讨厌了,显摆小聪明就显摆呗,还非得要个捧哏的,不接话他不往下说。

张飞显然是比陆悬鱼情商更高的,立刻很顺地接了一句,“竟如此么?还望德祖贤弟一一道明啊。”

“有人不利于张将军,”他说道,“此人对陛下而言,很是亲近。”

“那么第二件呢?”

“陛下不愿明言,是因为将军若是留在城中,便是五年十年,彼方也不会有所异动。”

张飞的眉头皱起来了,细细想了一下后,还是继续往下问,“第三件呢?”

“第三件么,陛下可是要告诉你,他与这般各有心思之人可不一样,他可是很看重将军与刘使君的,”杨修笑道,“请尝一尝这茶。”

张飞迷茫地端起茶杯。

他想不出城中有什么人是皇帝不愿意明说的,但皇帝暗示的目的也达到了——谁在搞事我不能说,但我可是提醒你了,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想不出就不想了,三爷准备再最后努努力,不劳而获一把。

“德祖贤弟可知陛下所指者……”

杨修忽然板住了脸,整个人都很冷淡的样子。

“不知。”

……不说就不说,板什么脸呢?

……况且那个加了一堆东西的茶,它也不好喝啊!

张飞要告辞时,杨修又恢复了客气,还请他留下吃一点好不容易弄到的野菜,平时三爷还能附庸风雅试一试,这次实在是没心情。囫囵着告辞出门,顶着刮脸的寒风骑马走在街上,心烦意乱地四处张望张望时,隔壁市廛里正传来一阵喧哗,有骂架声断断续续地传过来,听着像是岳父在那里骂女婿。

三将军忽然就愣住了。

有人搞事。

天子不愿意说出他的姓名。

天子一定要将自己摘出去。

光是这三个条件,张飞是不足以想到那个人的身份的,小皇帝年纪尚幼,但已经有了点滑不留手的智慧,留着朝中的人给刘备添堵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考虑到这个人的身份是杨修不仅不提,而且还表现得很冷淡,言语里又表露出一点袒护之意,这就很可疑。

……当然肯定不是杨彪,要是自己老子搞事的话,杨修才没心情卖弄聪明。

但这人身份地位资历应该还是很高,足与杨彪相当。

这就麻烦了。

因为符合这些要求的人不多,还能让天子觉得很麻烦的,那就是仪同三司的不其侯伏完了。

这人原是执金吾,被夏侯惇调开后,带着皇帝为数不多的卫队提前去了中牟。后来皇后与皇子们被扣在鄄城,他仗着身边还有些护卫,夏侯惇又没有余力追杀,虽慢了一步,但也终于千辛万苦来了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