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节(2 / 2)

只要人还在就好,再珍贵的参,也比不过小妹后半辈子的幸福重要。

韩立民在林区生活了这些年,一听就明白了,“世彦,你是我们家的恩人。”

能有这般奇效的参,绝不只百年,价值不可估量。

许世彦竟然拿来配药给韩立伟,韩家,欠了许世彦一条命。

“说那些没用的,立伟是谁啊?我妹夫。

得了,不跟你废话了啊,长途挺贵的,你在那边好好照顾立伟一阵子,等他养好了伤,让他们先回来把婚结了。”

许世彦不乐意听什么恩情不恩情的话,他跟韩家论恩情,就太见外了。

挂断电话,许世彦赶紧跟科里的人说了声儿,骑车子回家,把许世琴的消息告诉了父母。

许成厚夫妻得知,闺女已经安然到首都,韩立伟伤势在好转,都松了口气。

“只要立伟没事儿就好,慢慢养着吧。

养好了伤,不行就转业回来,找个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比啥都强。”

许成厚不懂别的,反正只要人平安就行。

对此,许世彦没发表任何意见,韩立伟的未来,他已经猜不出来了。

不管是转业也好,继续留在部队也好,都不是他们能做主的,还得看上级领导的意思。

总之,韩立伟没事,大家都能安心,伤再重,也有养好的一天,只要人在,就什么都好说。

八月二十号,许海源开学,成为二年级的学生。

孙宇、黄淑云、赵婷婷这三个成了一年级小学生。

许瑾萍看见那几个都上小学了,少不得又闹腾着要上小学。

这回,不管她怎么闹,许世彦夫妻都铁了心,就是不理。

开什么玩笑?虚岁才六岁的孩子,生日还那么小,上小学?

就算许世彦再能找关系也不行啊,还是老老实实在育红班呆着吧。

许瑾萍苦求无果,只能跟杨皓宇继续呆在育红班。

孩子开学,大人也能松口气缓一缓,马上就要秋收、起参做货,各家也开始忙了。

一参场更忙,林启越天天叫人开会,商议今年秋天起参做货的计划。

每年,一参场都要按照省药材公司的要求生产相应的产品,普通红参、生晒参、糖参等等。

今年又多了长白山红参、蜜片这两样产品,而且还有饮品厂那边,人参可乐要预留的原材料。

这些总得有个章程,定下每一类的生产数量才行,不能盲目生产。

正开会呢,忽然秘书进来,说是省里来电话了。

林启越就说,直接转到会议室就行,他在这边接。

电话转过来,林启越接起电话才知道,原来是前阵子发货的蜜片,客户那边反响不错,有客户想要追加订单。

“小林啊,你们一参场,今年秋天的蜜片,能不能再提高点儿产量啊?”电话那头这么问。

“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提,省里一定支持。

要是你们厂原材料不足,其他兄弟单位也可以支援。

目前人参蜜片创汇前景不错,咱们得抓住机会。”

这话一听,谁还不明白啊?这是看着国外客商追加订单,有人又眼红了。

“领导您放心,我们正在做今年秋季生产的部署会议。

预计今年的蜜片生产,扣除已有订单之外,我们还能生产……”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启越看了许世彦一眼,那意思,让许世彦给他一个数字。

许世彦迅速在纸上写下两万,嘴里还小声说,“两万斤鲜参。”

这是许世彦根据目前场内原材料,以及去年人参产量,做的保守估计。

实际上要是想生产的话,再来两万斤也可以。

但是,物以稀为贵,蜜片生产太多的话,就不值钱了,所以不能盲目扩大生产。

林启越瞬间就明白了许世彦的意思,于是开始忽悠电话那头的人。

“两万斤水参的蜜片,我们咬咬牙,应该能完成。

领导,不是我们小气啊,这个蜜片呢,质量把控很严,技术要求也高。

兄弟单位的工人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适合的厂房设备,这事儿就不给兄弟单位添麻烦了。

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克服,保证完成任务,一定不给省里拖后腿。”

林启越这一番话,直接把电话那头的人噎了个跟头,得,这话没办法继续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