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节(2 / 2)

算完账,分了红利,大家伙儿都挺高兴。

腊月十七这天,饭店包场,算是搞个小联欢,庆贺一下。

这回,各家都要求孩子们,必须准备节目上台表演。

尤其是黄树庆等成绩差的,谁要是好好表演了,就不挨揍。

要不然,别管是不是快过年了,这顿棒子炒肉肯定躲不过去。

为了不挨揍,这些孩子也只能认真的去准备节目了。

所以当天晚上的联欢会,整的有声有色格外热闹。

孩子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的还学着电视上,表演了小品、相声。

最让人惊讶的,还数许海清,这孩子上场,给大家讲了段儿评书《杨家将》。

还别说,讲的真不错,表情动作都挺到位,讲的也十分流畅,一气呵成。

“三哥,你家海清,啥时候学了这么个本事啊?我的天,这个可厉害了。”

台下吃喝的众人,全都傻了,谁也没想到,许海清这么点儿个孩子,竟然有这本事啊。

许世彦也傻了,他是真不知道,老四还会这一手儿。

这孩子平常时候懒的要命,写字就跟鬼画符一样,背古诗三天背不下来一首。

谁寻思这孩子,讲评书倒有点儿能耐。

虽然他讲的跟收音机、电视里头不是那么完全一样,但故事内容没错,讲的也非常精彩。

还不到八岁的孩子,能有这一手,已经很不错了。

“三哥,我看要是海清学习真不行,你不如把他送去学曲艺得了。

这孩子有点儿那意思。”孙晓锋在旁边给许世彦出主意。

“小孩子不定性,不知道他能干啥,还是等他大一些再说吧。

不管咋地,也得把初中念完,那时候他要是真不想念书了,再想办法吧。”

许世彦看了看台上神采飞扬的小儿子,笑着摇摇头。

这孩子就是个人来疯儿,不定性呢,不能这时候就下定论。

但是可以适当往这方面引导。

等着他找找人问一下,县里或者市里,有没有那种少儿诗朗诵、播音主持,或者唱歌一类的才艺班,可以让孩子去试试。

不行的话,就从哪个文工团里,找个老师教一下。

许海清如果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可以适当往这方面培养。

将来要是学习成绩真的没那么出类拔萃,也可以试着往艺考上面走。

大不了多花几个钱呗,只要能把孩子培养出来,多花点儿钱也无所谓了。

许世彦一直都觉得,在孩子教育上投资,是最划算的买卖。

孩子成才,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别看他们家现在有点儿家底,看着像是挺多。

可一旦家里出来个败家子儿,别说这些,就算是再来这些,一样也能败空了。

如果孩子成才,现在投资那点儿钱,将来可以百倍千倍的挣回来。

而且,孩子有一技之长,可以靠自己衣食无忧,将来也不用父母操心了。

家里这四个孩子,老大老二,许世彦真没担心过他们将来的前程。

老大跟着楚老学医,将来就算不念大学,也能考个证当个乡村中医啥的。

再说,那边还有个药厂呢,到时候通过药厂,把许海源送去药科大学正儿八经学几年。

回头锻炼差不多了,进药厂当个技术员啥的,保证没问题。

老二也不用说,这孩子写写画画上头挺有天分的。

真要是不念书了,跟着她小姑去学服装设计啥的也能有条出路。

当然,这是最差的。

以许瑾萍目前的成绩和状态来说,将来不敢说是能考上清华,本省的大学一点儿问题没有,所以也不用操心。

老三这丫头,比不上前面俩那么聪明,只能说中规中矩,干啥都一板一眼挺认真。

许世彦夫妻也琢磨来着,将来许瑾慧能考上大学最好。

要是考不上,给她安排到参场去,当个工人啥的也能过好日子。

有许世彦护着呢,不怕过不好。

唯独这个老四,真看不出他有啥长处,一天天好吃懒做、调皮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