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节(2 / 2)

报告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做阐述。

第一个先分析了目前的形势,按照许世彦的推测,这就是国外资本的一次操作,为的就是收割利益。

所以目前情况下,主动降价求和,是下策。

这边越是主动,人家就压的越狠,目前对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不理会。

第二个是要稳定参农,许世彦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可以联系国内制药企业,想办法先行收购一部分货品。

给参农释放出一个信号,上面不会不管他们,目前也在积极协调。

同时,也可以鼓励银行,向参农放贷。

参农可以用手里的人参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一定额度,用以维持日常生活和下一年的种植生产。

第三个是出台保护价销售政策,通过专业人士的计算,定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可以让参农吃亏没那么严重,同时也让国内这些制药企业接受。

各退一步,合作共赢,便宜不能让外人赚去了。

第四个是鼓励参农以乡(镇)、村(屯)为单位,自动组成生产互助合作社。

这个不是开倒车,而是新型合作模式,参农联合起来,团结到一起,共同抵御风险。

同时也号召广大参农,但凡有条件的,不要太着急卖货,可以等一等观望。

最好,是省里或者市里再组织一个具有一定权威的参业协会。

由参业协会管理下面的合作社,统一筹划销售事宜,制定相关条例。

给参农指引方向,让所有参农都团结起来。

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时候必须让外国人看到这一点,拿出以前万众一心抗敌的精神出来,硬扛也得扛过去。

第七百一十八章 开会也没用

许世彦这边还在埋头写建议书的时候,上级的文件就传下来了。

县里头,常宏发接到了省里下达的文件,将人参研究所拨给东方参业公司,以后不再归县里管辖。

研究所相关人员,如果不同意调过去的,另谋出路。

常宏发等人接到文件,也是各自叹气,能说啥?

县里目前的情况,哪还有多余的支出去养着研究所?给了就给了吧,还能减轻点儿负担。

至于研究所的相关人员,一听说将他们划给了东方参业公司,一个个乐得恨不得立刻就打包东西搬走。

在县里,研究经费得一遍一遍申请,才能给点儿,所里不得不另外接活,才能养活了这些人。

参业公司好啊,财大气粗,人家也不在乎那点儿研究经费。

看看这几年参业公司发展的多好啊,各种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参场的工人都富得流油,太让人羡慕了。

这才是最理想的地方啊,傻子才不乐意去呢。

就这样,研究所的所长第一时间跟东岗这边联系。

两边商议了具体的搬家事宜,定好了时间。

研究所那边赶紧打包各类研究材料、实验器材,工作人员回家先收拾点儿衣服行李。

等他们过去安排好了,再想办法安顿家属。

参场这边,赶紧给研究所安排地方。

原本的职工俱乐部,再次被征用了,成了研究所的临时办公场所。

等着来年开春,场里找地方单独给盖一处院子,不光有研究所,同时也有职工住房啥的。

许世彦费了几天的工夫,总算把报告写好了,让秘书传到省里去。

省里那边接到了报告一看,几位领导开始犯愁了。

真要是照着许世彦的这些建议去做了,别的不敢说,目前的形势应该能稳住。

参农利益肯定是受损失了,但是不至于行情直接到底。

可关键是,这太难了啊,哪一条落实起来都不容易。

这个,真能办成么?

不管能不能办成,总得试一试,于是赶紧召集人手开会。

“领导,许总这建议的难度是不是太大了?咱们好像做不到吧?”

底下的工作人员一听,直接打退堂鼓。

这不是为难人么?让他们去联系国内药企,跟人家商议来收购人参?

要制定保护价,不能让参农受太大损失,还要让制药企业心甘情愿来接盘买货。

这不是开玩笑么?谁能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