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节(2 / 2)

许世彦坐在炕沿上,看着屋里这些侄儿侄女们,满心欢喜的说道。

“嗯,那才好啊,我和你妈这辈子不盼着别的,就希望咱老许家人丁兴旺、子孙后代都出息。”

许成厚的目光在一众儿孙的身上扫过,很是欣慰的点点头。

“好了好了,老头子,别在这废话了。

老三他们才到家,肯定都饿了,咱赶紧吃饭吧,吃完饭了再唠。”

周桂兰见儿媳妇和孙女们,已经把饭菜都收拾上来了,赶紧招呼了大家伙儿吃饭。

许世彦他们早上在浑江吃的饭。

这时候车上太挤了,能有个座位就不错,哪里还有空闲吃东西?

这都两点来钟了,能不饿么?

尤其是满屋子都烀肉炖酸菜的香气,更觉得饥肠辘辘了。

为了庆贺许海源得奖,今天家里杀了一头猪将近三百斤的大肥猪。

所以这顿饭,那必须是正宗的杀猪菜。

酸菜白肉血肠、酱大骨头、拆骨肉、猪心猪肝猪舌头拼盘、炸肉丸子、糖醋排骨、猪耳朵拌黄瓜、方子肉蘸蒜酱。

别看只有这几个菜,但是菜量都不小,好几种都是直接端盆儿上。

尤其是那方子肉,选的都是五花三层的带皮腰条肉。

巴掌大的方形肉,搁锅里烀熟放凉之后,用刀切成片儿。

蒜瓣捣碎,放点儿酱油进去,就是东北人常说的蒜酱。

大片儿的熟肉颤巍巍的,蘸上点儿蒜酱,不柴不腻肉香满口,保管是吃了还想吃,根本停不下来。

苏维忠夫妻和苏安芳、苏安花等人都来了,三桌坐的满满的。

五位老人都在炕上这桌,许海源是今天主角,理所当然也在炕上。

许世彦和苏安瑛俩人跟儿子沾光,也在炕上这一桌。

苏安芳和苏安花两家的孩子小,正好苏维忠和韩彩娥,一人抱一个,哄着他们吃饭。

腊月二十六,离着过年也没几天了。

许世先等人都是直接请了长假回来的,打算在这边过了年再回去。

今年春天的时候,许世先和许世祥都在县里买了楼房。

这住楼可比平房方便多了,门一锁就行,也不用惦记着成天烧火。

许世德一家子住着北岗镇政府的公房,反正有人给照管,也不用担心。

哥几个都商议好了,全都留下来,在爹妈这儿过年。

毕竟许成厚老两口岁数越来越大了,逢年过节多陪陪老人,别到以后留遗憾。

儿孙们都留下来过年,最高兴地莫过于许成厚老两口了。

今年过年杀了一头猪,加上许世彦单位分的福利,郭守业、杨钧显、黄胜利等这些兄弟哥们儿送来的东西,家里啥都不缺。

老太太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就领着儿媳妇和孙女们,准备过年的东西。

大锅里烀肉、酱肘子猪蹄儿、熬皮冻。

早晨发两大盆面,中午开始蒸枣馒头、发糕、包子花卷糖三角。

周桂兰会做一手好面食,枣馒头能做出各种花色,还会做金鱼、刺猬、小兔子等各种馒头。

那糖三角里头,用白糖混着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咬一口那叫一个又香又甜。

发糕是用大米粉和白面一起发酵,里面撒上切碎的大枣、蜜豆、葡萄干等。

蒸好的发糕暄软香甜,别提多好吃了。

不光是这些,周桂兰还把提前就备好的江米、粽叶、蜜枣等端出来,领着儿媳妇们包起了粽子。

在东北话发音,粽子其实叫挣子,周桂兰在粽子里头放了钱、大枣,这就叫早挣钱,寓意非常好。

忙活完主食,再炸点儿零食。

炉子上放个大马勺,炸丸子、干果、酥脆小麻花、套环儿、蘑菇、茄盒、肉段等等。

反正厨房里这香味儿就没断过,惹得孩子们一个个就守在厨房外,瞪眼儿瞅着里头整啥好吃的。

腊月二十八这天,远在羊城的苏安芬、纪同忠夫妻,还有在首都的苏安珍、南振东两口子,都赶了回来。

谁也没想到,腊月二十九,韩立伟和许世琴两口子,也带着孩子回来了。

去年这两口子在羊城过的年,所以今年两口子就打算回来。

可韩立伟临时有事情耽误了几天,直到腊月二十九,才到家。

年三十除夕,许家这边那就别提多热闹了。

一早起,许海波许海涛就领着弟弟们,在外头竖灯笼杆、挂串灯、贴对联福字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