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节(2 / 2)

二季度还没过完呢,目前销售额也有三亿了,订单更是排到了秋天去。

南边的厂子已经三班倒还是忙不开,正好新厂投产,产品直接往北方销售网点投放。

两边用的是同一个配方,原材料也都采购自相同的地方。

许世彦还特地从南方厂子调了几个技术员、质检员过来,确保两个厂子出来的产品,各方面都保持一致。

有新厂分担,压力总算没有那么大。

正好两个厂子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各自就近供货,比以前也节省了不少运输成本。

原本的吉盛源保健品厂,升级为保健品公司,下设南北两个分厂,以及全国各地上千家销售网点。

稳住原本市场的同时,苏安瑛还拿到了楚瑄淮和许海源的授权许可,又开始研发新的产品。

国内保健品行业这几年蓬勃发展,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吉盛源抢先一步站稳了脚跟,又凭借着自身硬实力和百姓口碑,迎来了红火辉煌时代。

可是这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危机,各种仿冒、假冒品牌也不断冒头。

不得已,吉盛源保健品公司只能在各大电视台还有报纸上做广告,严正声明。

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被一些相似的仿冒产品迷惑,一定要到正规的销售渠道去购货。

同时,公司也着力开发农村市场,安排人到农村去做宣讲,在各地张贴宣传画、宣传语等等。

九二年,吉盛源保健品年销售额近三十亿。

九三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亿还多,俨然是国内保健品行业的龙头。

许世彦在东岗这边又新建一处厂子,成为吉盛源的三分厂,同时还筹划着,在罗湖那边再建一处厂子。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省里接到了举报。

说东方参业集团总经理许世彦,以公谋私,带着自家媳妇开夫妻店。

通过保健品企业,将大笔的财产划入了他们夫妻的腰包。

“操,这特么是哪个王八犊子见不得人好啊?

吉盛源一年几十亿的销售额,利润是多少?利税多少?

咱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挣钱的企业,这是谁啊,跟咱们过不去?”

马上就要退休的常宏发得知消息后,气的不行,直接在电话里就爆了粗口。

虽说药厂交给参业公司接手的时候,不管是县里还是市里,都给了很大的优惠,利税方面减免了很多。

可是别忘了,厂子转手之后活了。

原本的几百号工人没有失业,后续又招工不少人呢,间接也是带动了本地经济。

再者保健品厂所需主要原材料人参,也是从本地购进,解决了大部分参农销售难的问题。

别管税交多少,这背后隐形的好处多了去。

这两年,本地不少企业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在这样的困局之中,保健品厂杀出重围,成为当地企业新秀,也成了本县的支柱产业。

现在有人要动这座金山,那常宏发能乐意么?

“老常,你冷静点儿,别急。”电话那头正是管恩学。

“这件事儿,从一开始小许就跟我报备了,后来又跟省里头报备过。

省里跟我的意见是一样的,别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咱先把钱挣到手了再说。

现在肯定是有人眼红,想背后来给咱一刀子,最好能借机会把小许两口子拽下来。

这个时候,咱不能慌,想办法帮那两口子一把才行。”

管恩学发展经济这方面成绩卓著,原本他过了六十岁应该退休,结果上头不让,又把他调到了省里,出任副职。

这几年许世彦夫妻算是风头无二,明面上大家都敬着他们。

可背地里,确实有不少人看着他们不顺眼。

所以这一次的事情出来,果然就有不少人落井下石,对许世彦夫妻喊打喊杀。

要停了许世彦的职、从严从重查处,还要没收许世彦夫妻的全部财产,将保健品公司收回来等等。

有心人一番搅合之下,省里也是不消停,各处都吵吵嚷嚷,要处理许世彦两口子。

虽然有管恩学,以及林业部门、组织上的领导挺身而出为许世彦说话。

可架不住那些人能吵能闹,各种脏水都往上泼,一时间也是闹得不可开交。

“小许啊,事情闹得这样,你可别有啥心理负担啊。

省里还是十分信任你的,目前就是有人瞎嚷嚷,别听他们的,该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

管恩学亲自打电话给许世彦,宽慰许世彦,生怕许世彦没经历过这种事,一时心窄想不开。

一个能每年创汇几亿美刀,国内销售几十亿的企业负责人,不论在哪个省,那也是上级领导的心头宝啊,能不关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