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2 / 2)

云知回家换下胶鞋来到厨房,冰箱里还有一小块王支书给的腊肉,王支书的妻子是川省人,娘家靠近贵省,做腊肉的手艺兼具了两省的优点,那叫一个绝!云知特别喜欢吃。

这会儿正在厨房用开水焯腊肉呢,王支书的电话就来了:“我家老婆子说后天要做腊肉腊肠,问你要不要做点?要的话,到时候把肉送我家去,她一起做了。”

云知立刻回答:“要要要,你帮我问问王大娘,买多少肉合适?”

“看你想做多少吧,一斤鲜肉约摸能得七两腊肉,我家好几口人,做好还得给亲戚朋友分一分,一般腊肉做个一百多斤,腊肠几十斤。

你一个人吃的话,可以斟酌着减少点,到时候买鲜肉可以一起买了,买得多能讲价便宜点。”

毕竟是拜托别人帮自己做,云知也不好意思做太多,就说:“给我做的比照着你家的减半就行,肉要瘦多肥少的。”

原谅她已经在现代过上了不愁吃的好日子,如今肚子里油水足,也不太爱吃肥肉了。

在现代真的,只要有手有脚、身体没病且物欲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自又有点主见能立起来,那么无论有没有学历都不会过得太差。

王支书说:“那感情好,我家里人都爱吃肥瘦相间跟偏肥点的,觉得那样的做成腊肉才香呢,咱两家倒是互补了。”

跟王支书聊完,云知继续做晚饭,腊肉焯水的时间够了,捞出来晾凉。

趁着晾凉腊肉的功夫,给冬笋换水继续泡。

泡了冬笋又转回去把腊肉切片,看着手上的腊肉,觉得王支书果然没瞎说,他送给自己的腊肉就是肥瘦相间的腊肉,应该是当初自家留着慢慢吃的。

这样的腊肉下锅煸炒后本身出油比较多,连额外的油都不需要放,而炒笋要油多才好吃,两者也算是相辅相成了。

一个冬笋一顿吃不完,云知只炒了一半,剩下的继续泡在清水里,天气冷,只要别忘记换水,泡个几天也不会坏。

腊肉炒冬笋加上紫菜蛋花汤还有一份米饭,就是云知今天的晚餐了。

腊肉被切成薄片,晶莹剔透,带着点微微的辣,腊味与辣味交织,味道富有层次感。

冬笋被浸润了腊肉的咸与香,中和削弱了油脂的腻,口感脆爽,吃起来比肉还过瘾!

包餐一顿后,在院子里溜达溜达消消食、训训小狗崽,再晚点洗个热水澡,躺床上。

这优哉游哉的小日子,真是神仙都不换。

睡觉时,云知久违地做了个梦,这一次不是梦见自己变成穷光蛋,而是梦见了自己丢失的琥珀小草。

可惜醒来后内容全部忘光光,摸摸额头,感觉有点烫,她以为自己发烧了,用温度计量了体温,体温正常没有发烧。

真奇怪……

早上起床,云知又跟昨天一样吃早饭在前院的菜地刨小坑。

跟昨天不一样的是今天没有其他菜苗,云知就在一块地上种了一半小葱一半香菜,另外两块刨好的地全种了白菜。

没有菜苗,就只好撒种子,还剩下三块,两块她打算明天种萝卜,最后一块种点芥菜、大葱、生姜什么的。

冬天差不多也就这些菜了。

种完菜又是上山,这回是开着三轮车过去的,因为去得不远,就在靠近山脚的竹林里,云知就带上了狗子让它们出门撒欢,不然总是关在家里,以后它们见了生人可能会紧张,甚至攻击别人。

云知观察过镇上的狗,经常在外面瞎溜达的狗子就很少攻击人,镇上的人对狗也比较友善,有些狗没主人,镇上的人端着饭碗出门吃饭,遇见了都会随手扔块肉或者骨头给它们啃。

而常年被绳子拴着关在家里的狗反而特别凶狠。

云知先去了自己昨天标记的地方,把标记位置的笋全部挖出来,然后继续在竹林里找,一直挖到中午。

吃过午饭继续挖到下午三点多,把两只小狗送回家,才开车前往距离关宁镇最近的城区的菜市场。

家里骑车过去要半个小时,到达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菜市场里买菜回家做饭的人陆续增加。

云知随便在菜市场外面找了个地方停车,菜市场外面也有其他附近的农民和果农把自家产的农产品带来摆摊。

她看了看,很好没人卖冬笋,附近来买菜的人里年轻人竟然也不少。

云知立刻拿出家里带来的硬纸板,用马克笔写上冬笋的价格:——3.5元一斤。

一根冬笋小的三四斤,大的五六七八斤都有。

她这一三轮车的车斗都装满了,数量她没认真数过,目测有三四十根。

要是能全卖出去,收入也挺可观,还只付出了劳动力,四舍五入约等于无本买卖。

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冬笋35元一斤?”有个烫着小卷发的中年女人站在云知车斗边皱眉说,“太贵了吧!”

云知:“嗯???”

她余光瞟一眼自己写价格的牌子,哦,原来是写价格的时候手速太快,3和5之间的点跟5的最后一笔连起来了,被看成了5的一部分。

云知正想解释,小卷发中年女人又说了:“我在大超市看到去掉笋壳的精品冬笋才卖三十六元一斤,你这带壳的卖三十五元一斤,比超市里还贵呢。”

超市里的冬笋那么贵吗?云知很惊讶。

她没买过冬笋,也没见到附近有人卖,还以为冬笋这种自家就能种的东西,会卖得很便宜。

早知道应该先上网搜一下的,真是失策,以前遇上什么事都爱搜一搜,今天竟然忘记了。

既然人家超市卖那么贵,云知也不会当冤大头,她赶紧把写价格的纸板收起来,跟客人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忘记写上去壳冬笋几个字了,我等会儿补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