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穿越之农商 > 分节阅读 38

分节阅读 3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莫云听见,身子一歪,差点从车上摔下来,这还叫没歪,那哪样才算歪

一言不和,就整得自家亲表弟半月不长头发,那要是别人还指不定怎么惨呢

不过左丘仁智到底是给牧子语留了面子,只让莫云把脱发药水撒了霍焱珏的头上,如果他要让莫云撒牧子语头上,这让牧子语以后怎么活

再说牧子语,出门后,就在村里转悠,虽说她以后要慢慢往商业上发展,但还是要有大片的土地种地才行,她这一千亩土地只是大全的一小角而已。

商之根本即为农,制作食物的材料,是农民种植、饲养出来的;制作衣服的布料是桑农养蚕或棉花,或其他动植物身上得来的。

还有纸张,也是植物纤维得来的。

纸张卫生纸

牧子语一路狂奔到打谷场,打谷厂的麦子早已收入仓中,现在的打谷场上垛满了麦秸杆子。

这可是造纸的原材料啊一会儿回去在无所不知的空间显示器上查一下卫生纸的制造方法,先制作卫生纸,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制作其他纸。

等牧子语回到家,还没等进空间去查纸张的做法呢,去徽县卖粮食的秦大年等人回来了。

九百多亩的春麦,就自己村里的人吃,肯定是吃不完,所以肯定还得要卖出去一些。

到了晚上,牧子语要秦大年通知村里人都聚到学堂,准备发钱、发福利,大家很高兴,虽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福利,但依然全家出动,男女老少坐了满满的一屋子。

学堂里的墙壁烛台上点着他们自己作坊里生产的蜡烛,每个烛台后面都钉着一块牧子语在清河码头的集市上买的海外商人卖的琉璃镜,烛光照在上面折射出的光芒,把学堂照的亮堂堂的。

左丘仁智等人不是一次惊叹牧子语的这种设计,直嚷嚷着回去也要这样弄。

牧子语在前面压了压手,下面的人都停止了说话。

第91章 有剩找茬

牧子语在前面压了压手,下面的人都停止了说话。

“今天,要大家来,除了发钱之外,还有几件事要宣布,这第一件事就是,目前在清河码头做小吃车生意的村里人,都把生意都停了吧”牧子语话还没说完,下面就议论开了。

“村长,这是为啥啊”下面一个人,大声问道。

村里虽说只有七八户人家,但几乎,每家都有出来做工的,要么在村里,要么在清河码头。

在村里作坊做工的每个月都有工钱拿,虽说没有在清河码头挣得多,但中午管一顿饭,这不就把粮食省下来了吗

但是码头上赚的钱,确实比在村里挣得多,这也是事实。

在村里作坊上工的人没意见,在清河码头上卖小吃的人家就有意见了。

“大家静一静,先听我说完。”牧子语压了压手,下面安静下来以后,道,“相信在码头卖吃食的人家也发现了,自从咱们村推出了小吃车以来,清河码头上卖吃食的越来越多。

虽说,都是从咱们这进的货,但你们赚的钱,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下面几个妇女都低下了头,的确如此,远的地方她们管不着,但清河码头的确越来越多卖凉皮麻辣烫的了,甚至有些人连小吃车都没买,直接挑着个担子进原材料,交五百文学做法,就支了摊子在城里或路边或码头卖了。

“别人我管不着,但是我村里的人,我希望你们能达到收支平衡,都富起来”牧子语扫了一眼下面,道,“现在你们在外面风吹日晒,来回奔波,有时候也许还没有在作坊上工的人一个月的工钱高呢”

“那村长,我们不卖食吃了,我们能干什么”兰花嫂子问道。

“回村里”牧子语说完,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相信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几个卖蜜蜡的商家来到咱们村里,其实是要和咱们合作生产口脂,香脂等日用品的。

还有咱们前段时间,收麦子剩下的麦秸杆子,我没让你们烧,只一家分了一些做火引子,是因为我要用这些麦秸杆子生产卫生纸。

这村子里的作坊越来越多,当然要先紧着村里的人用了。”

“生产纸村长还会造纸那是不是以后村里的纸就不用买了啦”低下的村民议论纷纷,同时也兴奋了起来。

“呃,这个到时候再说,现在咱们说第二件事,就是发钱、发福利啦”牧子语的话音刚落,刚刚平复下来的情绪又高涨了起来。

“这次大年哥和大福他们去徽县卖粮,一共卖了七百多不到八百两银子,除掉咱们请工人的银子,还剩七百两银子,咱们村里现在加上我们家一共八户人家,一家五十两银子,还剩下三百两,用做村里的建设用,至于具体怎么用,咱们几个族长商量着来。”

秦大年、秦书生,及秦家村里的另外两位年长的人,成了村里的族长。

“哼你们家都这么有钱了,还要分什么钱”秦有剩声音不小的嘀咕道。

“秦有剩,你说得什么混账话,要不是村长,咱们现在在哪儿都不一定呢,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秦有剩的爹,秦长明是个老实人,听见儿子说的话后就要脱下鞋子,抽秦有剩。

“快拦住长明叔”牧子语话音刚落,就有几个男人拦住了秦长明,几个女人和有剩娘劝着秦长明说什么孩子还小之类的话。

牧子语并不认为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还小,她只是不想当众教训他,给他留面子而已。

牧子语拍了拍手,说,“现在开始发钱和福利,每家的户主来领东西。”

于是,秦书生念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人上来领一个大背篓,再给一锭五十两的银子。

有那好事的当场掀开背篓上盖的粗布一看,里面有一坛子油,一小袋玉米面,一小袋带壳花生。

“这里面是十斤花生油,十斤玉米面粉,十斤带壳的干花生。

东西不多,是我一点小心意,明天开始每家每月到粮仓找大福,每家每月领三百斤小麦,自己磨小麦粉吃,以后除了上工的,旁人不得再去大食堂吃饭,当然有什么大节日或聚会除外。”牧子语说道。

“村长,这三百斤小麦不够吃啊”秦大福和牧子语较熟,在下面开玩笑似的喊道。

“这就是我要说得第三个问题。”牧子语笑了说道,“咱们这个村子,听着人不多,其实哪家不是兄弟姐妹一大堆啊。

原来是没办法,就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

可这人一多,矛盾也就多了,都说远的香,近的臭,你们如果谁想分家了,咱们现在有房子,一家住一个院子完全没问道。

在坐的个位大叔大婶,大哥嫂子们,你们可就不要为了给我省钱,就不分家啊,都一个村的,谁要不孝顺,就拿大鞋底子抽他啊”

原本有些不想分家的,都轰然大笑起来。

想起这段时间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的确有诸多不便,先不说房子够不够住,就是关系再好的妯娌,之间也都会有些不大不小的矛盾。

最后,几个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