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2)

陶清风心情愈发低落了,自己做那样的梦,对燕澹生不敬……现在又没有充分尊重严老师……等到这堆事结束,必须好好抽空自省吾身,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把粉丝送走之后,陶清风跟着大部队,去旁听熊子安给顾问团汇报工作。

大会议室里,椭圆长桌,一侧坐着十来个白发苍苍的专家,严澹在其中尤其醒目,无论是身高、年龄、面容。另一侧上首坐着导演熊子安,接下来依次是编剧孟小丹,钟玉皎、张风豪、傅音、沙洲、刘琦回、陶清风这六位主要演员。

熊子安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桌上有个投影仪器,通过展示ppt来汇报。汇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拍摄进展(以通告记录为辅助材料),二是电影内容梳理(这部分孟小丹打印了全篇剧本,以批注的格式把每节剧情的引文来源写清楚,尽量做到的有料可循,当然有极其个别的原创发挥,也尽量往高大上的风格靠拢)。

熊子安汇报得很认真,毕竟这一批老头子们回去,动动嘴皮子,交几份材料,就能让领导考虑,是否有几百万资金的追加。

几百万对于一部电影的投资来说,虽然算不得大部头。但俗话说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何况是那么多钱。后续注资过来,特效也能做得更精致了。

电影成品只是整个项目中的一个环节,项目最大的投资,其实是花在搭建水天影视城这个地方影视城上面,花了一个亿。这是长期工程,还预备开发成旅游景点,自然有后续计划的其他回本方式。话虽如此,发行方还是希望,自家电影能够大卖,钱总是不嫌多的。

“我觉得吧,这个片子,票房有两个亿就不错了。”钟玉皎一向心直口快,但她就这样直白地在熊子安展示完ppt后,应顾问团要求,做票房预测时含糊表示“票房只是一个参考”背后的意思直接捅出来,还是让其他人都捏了把汗。她是一番扛票房的,她自己都这样说,显然是不乐观了。

两亿票房,虽然还是比成本赚了一些,但以这样的演员阵容来说,着实有些配不上了。不说影后的实力,像是张风豪和傅音,都有大爆超过二十亿票房的电影。

但她说的是实话。这部电影在某一方面的确做到了极致——顾问团每人面前放着厚厚的带批注剧本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就是因为做到了极致,反而会在市场预测时,有很明显的顾虑之处。

历史向电影,在题材上就过滤掉许多观众了。虽然《归宁皇后》预告片转发量可观,也大部分是正面声音。但哪怕微博有十几万转发,这些人也都去看了电影,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电影的大头在路人。许多不上微博不转发不关注电影资讯,仅是周末放松去电影院,有什么就看什么的路人观众才是票房的生力军。这些人里面,很多人并不喜欢看历史电影。

至于对那些不拘题材,或是喜欢这个题材的观众来说,制约票房的还有第二个因素:排片量。

观众很多时候的选择是随机的,“有什么看什么”。院线排片多半会成为一个电影的票房来源。《归宁皇后》是省厅投资,省厅不是国家广电总署机构,管不到院线发行方。到时候的排片量,或许不容乐观。

所以钟玉皎看得很透地,对这个票房预测了一个不乐观的数字。她宁愿实话实说打预防针,也不愿意放卫星被市场教做人。

在场顾问们脸色不太开心,虽然顾问团多半是要退休的老教授,不参与投资,分不到钱。但正常人,谁都愿意听好话,一来就听到票房不容乐观,他们笑不出来。何况当初是他们给这个电影定方向的,还以为是主创人员在变相说,他们的决策是不讨市场观众喜好的原因了。

哪怕顾问团很多人的确存在着“就是瞧不起市场娱乐化的心态”,也希望最后能又叫好又叫座。就跟省委宣传部希望“又有学术性、又有娱乐性、又有猎奇性、又有据可寻、又有研究价值,又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六点被无数文艺工作者吐槽的要求类似,哪怕这些要求自相矛盾,他们也希望兼有。

张风豪赶紧打圆场:“两亿票房挺好的。回本还赚了。当年我拿奖的那部电影,票房才两百万。这种类型的电影,本身也不是冲着票房去的。”

在场之人被他逗笑了。张风豪获奖的那部文艺片,一开始在国内还不能上映,后来拿完了国外的奖项之后,剪得干干净净重新报审,国内广电署总算通过。电影院给了排片,排片量却非常少,内容基调也非常沉重,甚至名字就是赶客的《痛不欲生》,内容又丧又深。

虽然表演水平真的配得起那一摞摞奖项,甚至几幕绝望老男人内心挣扎的戏还从此被列入电影学院课堂标准教科书式表演,但哪怕有了这些光环再把《痛不欲生》在电影院排一次,照样会被市场教训,票房也可想而知的。

《归宁皇后》这种题材的电影,票房能过亿,其实在同类型的片中,就算是及格了。何况它的成本管控非常好,仅仅演员片酬一项,就省下了大量的钱。

《归宁皇后》各位主演,只象征性拿了一点片酬。陶清风更是没有一点片酬。钟玉皎、张风豪、傅音这些人不缺钱,甚至不缺奖项,他们的追求层面是流传多年的名声。站到一个高度之后的人,不约而同想的都是名留青史。他们对片酬的多少,并不太在意。

沙洲和刘琦回自带大批粉黑流量,投资方看重他们的粉丝号召力的经济效益。他们自己则指望这个影片能冲奖,就算冲不到奖,也给自己的演艺生涯增添些口碑,所以经济公司也没有狮子大开口索要片酬。影后影帝都只拿了一百万。沙洲和刘琦回就象征性地拿了五十万。

因此演员片酬加起来不超过四百万,其他的预算加起来,电影成本控制在七千万以内,按照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只要票房达到两三亿,投资商们就不会亏钱了。

顾问团各位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陶清风一边默默听取汇报,他依然心绪不宁,时不时地看严澹,好在严澹坐的位置在他的侧前方对面,陶清风看过去也不显得突兀。而且其他演员看的最多的也是严澹——严澹在一群白发苍苍的顾问团间,实在是太扎眼了。

一眼看过去,通身的气度,还以为是什么省厅领导家的公子混进来了,但是他面前摆放的红色名牌,又确实点出了顾问团成员的身份,加上就算换到演员这一排来就坐,也并不拉低水平的颜值,只能让人感慨,这简直像是被上帝眷顾过的存在了。

“其实可以再乐观一点。”严澹一说话,立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原因无他,帅哥在这方面总是有天然的特权,何况他说的,也有条有理,“排片量除了开始几天和电影签的保证协议外,剩下的,影院会按照口碑来增减。我看了剧本,觉得《归宁皇后》这部电影史料虽然多,并不是单纯的堆砌,一部电影该有的张弛、节奏、高潮,都设置得很用心。就算观众没有读过史料,单纯作为一个故事来观赏,也能看懂。”

严澹对孟小丹点了点头,“并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难觅高山流水的那种调调。我们的视野比古人更广泛,哪怕取材相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故事。”

孟小丹赶紧低姿态地商业互夸一把:“那是多亏顾问团方向定的好定的早,师……咳,严老师还帮忙找了很多资料,真是太支持我们工作了。”

这个话茬却提醒顾问团的几位老先生,当初是如何调整了重心,对增加更多历史细节有信心……不就是因为对面那个,看着白净清秀,标准小鲜肉模样,却在水天影视城剪彩仪式上说得头头是道,做过很多功课的小演员陶清风么?

顾问团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就咳了两声,问:“陶清风同志,你也谈谈看法?”

陶清风骤然听到点他的名,视线赶紧从严澹那边收回来,他刚才也把汇报内容从头听到尾,虽然对于现代电影的发行方式,并不是很熟悉,但只是这种笼统的“谈谈看法”,他当然可以扬长避短,娓娓道来。

“好的,在各位老师面前,我这仅是一点鄙薄之见,还请老师们不吝斧正。我觉得就《归宁皇后》这部电影内容来说,首先充分地尊重了历史,非常值得肯定。第二,就故事性来说,历史上这段故事,也足够曲折和荡气回肠,选择作为电影素材并不差。第三,就剧本对白来说,孟小丹老师参考的史料主要是《天胜本纪稿》,这个最后成书编纂的虽然是《大兴史》作者刘汶,不过起稿的却是文华殿大学士欧直公,他的文字是非常质朴刚健的,所以电影对白有简约美感,也不因文害意。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至少在这些方面,是非常优秀的。其他方面我不太了解,就不说见笑于方家的话了。”

陶清风注意到那个常务副会长,在自己说起稿的是文华殿大学士欧直公时,眼神一亮。自己思忖着,这应该不算是破绽,在《大兴史》的前言里,刘汶很详细地把哪部分是哪位前辈所撰,都给罗列了出来。虽然自己并不是通过这个途径知道的——自己是在弘文局时,给欧直公打下手时就知道了。但陶清风也不担心常务副会长会怀疑,顶多就是和严澹一样,觉得他看书时记下来的细节特别多而已。

顾问团常务副会长点点头:“陶清风同志,对剧本选材和对白内容,很了解嘛。不过好剧本只是电影的一个方面,决定电影好坏的因素还是要综合来看。”

旁边一个顾问团员小声地提醒常务副会长:“陶清风应该还没入党,不能称同志。”常务副会长点点头,也小声说:“这个不难,回头提醒他一下。”陶清风看着他们窃窃私语,并不知道自己过后不久,就又会得到一重机缘了。

陶清风点点头:“熊导演应该更有发言权,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陶清风巧妙的扬长避短,让他成功地既在这些顾问团成员心里留下了好的印象,又没有露出不熟悉现代社会的破绽。

等到汇报结束,也到了快饭点的时间,大家便陆续起身,去换衣服准备参加晚上的欢迎宴会了。

严澹走在前面,他回头看了看,陶清风身边并没有跟着工作人员或者经纪人,就等在走廊边,目光迎接着陶清风走过来。

“严老师,”陶清风终于找到机会单独和他聊天,感到很高兴,“你们有没有安排去景点参观?如果没有,我可以带你逛,里面风景很漂亮。”

严澹点头道:“明天早上据说是要安排参观的。其实无所谓了,晚上吃了饭之后你有没有空?我给你说一下,”他压低了声音,悄悄在陶清风耳边道,“谢东来那边的情况。”

陶清风忙不迭点头,想起那天严澹打电话给他哥,和谢东来在商业上有竞争关系,又拿捏着这个把柄去敲打他。谢国珉拘留两天之后,他父亲应该已经接他出来了。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是不能拘留谢国珉更长时间的。这段期间就应该是谢东来活动的期限了,他势必会有一些动作。虽然自己去警察局也可以打听,但从严澹这边得到更快更全面的消息,无疑能更掌握主动。

看到他们在悄悄话,孟小丹走了过来,以一副被抛弃的无辜脸道:“昨天才听清风说,那天在书咖居然是他写的。师兄你也不告诉我一声。有了新知忘了故交。”她想到那天在喝咖啡时,还抱怨了陶清风给她增加工作量,被正主听到耳中,所以后来陶清风还对她说了声抱歉,孟小丹更觉十分汗颜了。

“人才啊。”于是孟小丹开始商业夸奖式的弥补了,“这年头,有这种精神的年轻演员,不多了啊。师兄你也是慧眼识珠。这大概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似品味的人无论在什么领域,最后总会聚在一起啊。”这一句把他们两人都夸了。

“好了。”严澹笑道:“我这不是没找到机会给你说么。而且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广川是演员的。我和他有事商量。”

“广川?”孟小丹疑惑。

“表字。”严澹还一本正经地说。孟小丹哈哈大笑,还以为严澹是幽默,陶清风以前改过名字,严澹在叫他以前的名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