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9(2 / 2)
但黄文金和朱锡锟两人都提到,南王的水师好像是计划好的,有意在紧要关头出现,将北伐军将士运到辽东,并且,故意借口缺少补给,放在辽东。
而燕王秦日纲似乎有意针对自己二人,让二人以少量的兵攻打坚城,并且从静海开始便一直排除异己,提拔亲信,拉拢东王一系的圣兵,交由其弟弟统领。
黄文金朱锡锟二人隐晦地提醒东王,防范燕王跟南王一样有自立为王的打算,注意监视燕王在天京城内亲人的动静。
但同时,二人又密告杨秀清,燕王秦日纲非常谨慎,从头到尾,直到现在,也没有表示要脱离天国的意思。
黄文金和朱锡锟二人请东王考虑也将长江水师发展成外海水师,连通辽东,不但能及时支援北伐将士,燕王也不敢妄动,而且还能顺海路攻克汕东、直隶和辽东一带。
两人最后说了下,燕王秦日纲派他们领兵攻打北方盖州和凤凰城。
看完两份禀报,杨秀清大怒,接连将桌上的几只精美花瓶全摔烂在地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秦日纲想要自立,这个两面三刀的畜生
他本来就一直防范着朝中的几人,像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还有这秦日纲,都是不让他们三人单独领兵出征的。但这次实在是没有能统领数万大军的将领了。
何况,这秦日纲一向对他恭谨到了极致,连平常行军,都会为他牵马,他也是见其投奔了自己,这才命他为主将,领兵出征,再加上有黄文金和朱锡锟两人在一旁钳制,应无大碍,再加上自己都封其为燕王了,本应该对自己更加感恩戴德才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心思
杨秀清随即又想到前阵子让北王韦昌辉主持西征大事,看来也是不行。
于是,杨秀清当即下令,下诏让北王韦昌辉回京,奏封东殿左丞相曾水源为天官又正丞相,命其领千人,火速赶往安庆接替北王韦昌辉,主持西征大事。
杨秀清也是实在无人可派了。他身边的亲信不少,侯谦芳、李寿辉、李寿春、黄维江、刘绍廷、吉成子、傅学贤、曾钊扬、何震川、卢贤拔、陈宗胜等人,但都不是统兵一方的大将之才,杨秀清虽然任用自己的亲信,但也不会胡乱任用耽误天国军机大事。
将曾水源封为天官又正丞相,便是准备让其代替秦日纲的天官正丞相之位。同时,杨秀清又让人对天京城内的燕王府严加监视,并亲自派驻燕王府女官理事,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忽然,杨秀清又想起自己帐下的那个自己给他取名叫李秀成的年轻将领,倒是一个人才,忠心耿耿,好好培养,将来倒是可以作为自己的臂膀。
想到这里,杨秀清唤人进来,传下口谕,宣布调派李秀成跟随曾水源前去安庆,随同西征,并晋升李秀成为军帅,率领东王的一千亲兵赶赴战场,协助曾水源西征。
对于李秀成,杨秀清很是看重。他要树立一个典型,由他,东王慧眼识人才,提拔起来的典型,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
忙完之后,杨秀清才静下心来,细思南王的事情。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自己摸透了南王软弱、隐忍的性子,便是自己一步步出手将圣教之中二把手位置抢了过来,南王也没有多说什么。要知道,别人不清楚,可那些教中老人谁不知道,杨秀清自己心中也清楚,这拜上帝圣教虽然说是天王创立,可却是南王一手在紫荆山一带创建起来。可就算是南王一手创建的圣教,到头来被自己冒充天父截取了大权,但南王仍隐忍,自甘在自己之下。
但他越是这样,自己就越是担心害怕。要说学问,自己大字不识,要说威望,若不是自己会演戏冒充天父附体,还只是个小头目,因此,只要与南王一天,自己永远无法安心。
自己想要的,就是将天王变成傀儡,让他高高在上成为天神,派人服侍好他,而自己,则辛苦一点,负责凡间的一切事务。杨秀清相信,凭他的手段,定然可以推翻满清,将来,或许
但万万没想到,南王竟然在出广西的时候,主动请缨率领后军,居然就此带领着一帮牌尾,攻下道州,占据湘南,而后,又利用太平军主力攻打长沙之际,进一步发展壮大,攻下广西广东,如今更是不但盘踞两广之地,还坐拥湖南、江西和福建的大部,占了比整个太平天国宽得多的地盘。
如今,竟然还有一帮如此庞大的水师杨秀清不由感到一阵无力
并且,杨秀清想起前段时间,听说的南边,大肆兴建厂矿,引进洋人机器设备,招募工人做工,杨秀清虽然不赞同洋人有什么好东西,但还是心中有真恐慌。
特别是南王手下的陈玉成、李开芳等手下,征战四方,自己当初怎么就没将这些人发掘出来呢
当初在南王占据两广时,自己便已经眼热不已,专门派人邀请其返回天国,但被其以各种借口婉拒。唉,还是怪自己不够坚决,没有直接强硬地下旨令其归队啊。
如今其势已成,更是难以约束他了。逼得太急,搞不好,反而会让清妖坐拥渔翁之利。改想个什么办法,削弱他的势力,增强自己,又不便宜清妖呢
杨秀清苦思起来。
水师不错,自己的水师头领唐正才,虽然出色,也有数万水师将士,但都是内河战船,根本没想过出海。
不如
杨秀清一笑,心中已打定主意。
第351章 圣国新一轮攻略
冯云山差不多也是和杨秀清同时收到北伐太平军将士的消息。哪怕冯云山不大喜欢秦日纲,还是想救下他,让他领兵在辽东,最好能将辽东搅得天翻地覆,让满清顾此失彼。
甚至,连左宗棠都佩服冯云山的阴险,当然,从他嘴里出来自然成了圣王英明,奇思妙策。冯云山也是深以为然,因为冯云山知道,满清自始至终,都将东北,特别是盛京之地,视为满族的根基。
不但三藩造反时,满清贵族甚至康熙想过大不了撤回关内,其余的后世辛亥之革命,甚至末代皇帝在日本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从来都有这种想法,便是关内是他们满族的根本。因此,有这批北伐军在辽东,就犹如一把匕首扎在满清的心脏,不解决,它永远不可能痛快。至少,对自己这边的压力会少点。
但越是这样,自己越是要扩大地盘,趁你病,要你命,这话冯云山可听过不少。何况从历史上也是如此,太平天国本有机会,却发生内讧,自相残杀损失惨重,还造成分裂,才让满清苟延残喘,拖了几年,又恢复过来。自己当然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