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2 / 2)
天下粮食一年比一年丰产,赋税收入连年以高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增长,诸夷臣服,每年来请附的部落络绎不绝,前来长安朝贡的使者更是一拔接着一拔,相比较几年前天下的凋零情景,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照如此情景下去,大唐肯定会一年比一年繁盛。
百姓安居乐业,犯事之人极少,偷盗之事几近绝迹,贞观六年判死刑的更是降到了二十五名,民间真的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在今日朝会过后,王易不由的大发感慨,大唐建国到现在不过十多年,但天下的繁盛程度已经不比历史上记载的一些繁盛时代差,也比原来历史记载的贞观盛世还要繁盛了,可以,让人非常骄傲的盛世大唐已经来临。
这其中有他做出的巨大贡献,王易非常的自傲,正是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在逐步改变着历史,并会让大唐朝着更好的方向行进。
对于李世民和朝中那些主政的大臣来,天下间已经暂时没有多少让他们烦忧的事了。
唯一让李世民有点烦恼的,那就是位于青海的吐谷浑,时不时地派兵侵扰多大唐边关,兰州、鄯州、凉州、河州一带时常出现吐谷浑的人马,侵扰的规模不大,最多只有几千人,这些吐谷浑兵并不是以攻城掠地为目的的,他们主要是为了抢掠财物,而且是抢了东西就走
李世民已经在悄悄地召集诸臣,商讨征伐吐谷浑的事宜了
第三卷终,敬请关注第四卷泱泱大唐
第四卷泱泱大唐
第一章 大灾的贞观七年
贞观七年在一场瑞雪及喜庆的爆竹声中来临
因为连年的丰收,年关来到,基本上再没什么人要为年节时候没东西吃,吃不上好东西而犯愁了,可以,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喜笑颜开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王易的府中,也是一片热闹的景色。在过去的一年内,王易娶了两妻子,添了两个女儿,又得了皇帝数不清的赏赐,虽然妻妾们没有为他生一个儿子让人有点遗憾,但一年内如此多的喜事临门还是很罕见的,当然要热闹庆贺一番才行。
新进门的正妻长乐公主吩咐管家王复在除夕时候给府上每人分发了丰厚的红包,作为王易平妻,又晋级当了母亲的长孙凌,则自己出钱给府上每个人都置了两套新的衣裳。同样当了母亲的苏燕,原本也想拿出自己的体已钱,表示一下,但被王易劝阻了。
主人的喜悦,下人们也分享到了,府上所有的人,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的。
几位妻妾平安相处,还有这般心意表示,王易当然非常高兴。还有一件很让他高兴的事,那就是在上一年末的时候,他通过长孙凌的张罗,为府中的管家王复寻了一个出身还不错的妻子,那是长孙凌的远房亲戚,窦姓家族的成员,家道中等,与王复的身份还算相配。
王易这般关心他的事,王复当然感激涕零,再加上新进门的长乐公主还有长孙凌,对他这个舍弃自己前程,甘愿为王易管事的人非常尊敬,更让王复觉得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除夕前后几天都是下雪,过年几天差不多都是冰天雪地,王易除了去走访一些必要的亲戚外,其他大部时间都窝在府中陪着妻儿们。他也在年前闲着无事的时候,呆在书房时挥毫泼墨。
一种以前没有出现过形似桃符的叫“春联”的东西,被他鼓捣出来,贴在府上的大门两侧,上拟几打言词简练但喻意喜庆的巧句。这一出现的新事物,在被有心人看到后,很快就被人效仿了,一时间长安城内许多达官贵人府门外,甚至平民百姓家门口,都贴上了这种叫“春联”的喜庆东西
红色是吉祥色,满城的火红让这个年更加的喜庆。
因为连年的丰足,朝廷为示庆贺,上元节时候在长安城内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灯会,并且破天荒的连续五天,王易也在灯会开始后,带着妻女及王昙等人,去灯市里看热闹。
为让长安城的百姓能更热闹、方便地过年,自贞观七年元日开始,每天晚上的宵禁时间都延迟了,这个新年长安城内的热闹景象,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特别是上元节几天放夜,城内的嬉闹声响彻半城,许多人在大街上通宵达旦地玩乐。
上元节过后,全国各地的城市,宵禁时间都推迟了,城市内居住的百姓夜间玩乐时间更多了。
盛世盛景,百姓安乐,君王也高兴,当然也马上有人站出来,狠狠地拍皇帝马屁了。
正月末,大朝会日。
此前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彟等诸多朝臣以天下大安,盛世已临等理由上表请求皇帝到泰山封禅,但被李世民所拒,今日又有人站出来提相似的议,在朝会刚开始时,特进、赵郡王李孝恭第一个站出来,请求皇帝封禅泰山。
李孝恭一提议,马上就有众多的大臣站出来,以如今天下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定,文治武功取得了鼎盛,理应将这般盛事通过封禅的方式诏告天下。
看着黑压压站出来请求的一大群大臣,满是得意的李世民有点嘴都笑得合不拢的样子,但还是推辞,“众位爱卿皆以为封禅乃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大安,百姓安居乐业,四夷臣服,虽不封禅,又有何关系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矣且事天扫地而祭,在宫中即可,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但李世民这话却马上遭到李孝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