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2 / 2)

栽赃陷害?有证据吗?

自然是没有,这证物可是一直由大理寺保管,哪个有通天本事去动手脚?

苏家父女这罪,不认,也得认,大理寺领命,继续彻查,查到他苏家哑口无言为止。

另,这皇上的命是保住了,可,怕是醒不过来,是以,大臣上谏,当有摄政之人,然,太子无权,又不得拥戴,百官长跪永延殿外觐见,文,以左相洪宝德为首,武,以安远将军秦臻为首,外加钦南王府立谏,由国师萧景姒暂代圣意,治国执政。

这连钦南王府都发话了,一众百官哪敢有异议,除非,有圣上钦下诏书。

萧景姒走下永延殿的石阶,受百官参拜,不疾不徐地走至凤傅礼跟前,她问道:“太子,你可有异议?”

凤傅礼垂眸,久久沉声道:“本宫,并无异议。”

国师摄政,按礼,即便是太子,也要躬身行礼,良久,凤傅礼欠身,行以拱手礼,道:“请国师大人令下。”

继东宫太子之后,各宫王爷行礼参拜,国师摄政,以令天下。

女子清灵婉约的嗓音,掷地有声,一字一字,不怒而威,带了与生俱来的独尊:“下毒弑君,兹事体大,传本国师令,将国舅府上下一百七十三人,全部收押大牢,交由周王殿下亲审。”

凤殷荀领命,低下头,暗暗勾唇,果然,萧景姒才是最大的赢家,那封信当真是要借他周王府的箭,国师与东宫太子鹬蚌相争,何乐不为。

百官散去,萧景姒缓缓走下高台,殿前长廊尽头,凤玉卿依着墙,抱着手,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似在侯她。

萧景姒视若罔闻。

“萧景姒。”

她顿下脚步:“晋王殿下,注意你的称呼。”

凤玉卿笑得肆意不羁,口吻倒是少了些戏谑:“平广王手里有道摄政诏书,你定然也是知晓的吧。”

萧景姒抬抬眸,所以?

凤玉卿抱着手,走近她身侧,他身量高,认真瞧着她的时候,会稍稍倾身:“父皇病危,你便不怕平广王将那摄政密旨送去东宫?若如此,太子一旦摄政,第一个要拿来开刀的人,便是你。”

皇帝久病多时,凤玉卿自然早便将形势摸了个透彻,倒是怎么也揣度不透,萧景姒这番动作是何意?只要偏差了一丝半点,摄政诏书一旦问世,岂不是给太子推波助澜?

萧景姒仍是那般无波无澜的神色,眸中,是似是而非的笑意,她道:“自身难保,又怎能保他人一步登天。”

凤玉卿愕然。

自身难保……原来,还有后招呢。

凤玉卿托着下巴,思索了须臾:“若是本王没猜错,下一个,便是平广王府。”刚一锅端了苏家,接着,平广王府也在劫难逃,她啊,倒是不安生,动辄就翻天覆地,凤玉卿玩味地挑挑眉头,“太子到底是何处得罪你了?竟惹来这般祸事。”

这语气,甚是幸灾乐祸。

少了太子这么个强劲的对手,凤玉卿自然乐得自在,是以,不止晋王府,周王和敏王府,最近都是十分安生呐。

萧景姒不答他的戏谑之语,确实十分严肃的模样,淡淡告诫:“方公公的消息,好生灵通,想必也没有晋王殿下不通晓的事,就是不知道方公公是否曾告知过晋王殿下,”她不温不火的口吻,不骄,亦不躁,“国师大人萧景姒,此人危险,需避而远之。”

嗯,哪止说过,简直苦口婆心地劝他这个主子千万千万要远离这个家伙,省得惹祸上身。

“你何时知道方公公是本王的人?”凤玉卿好奇得紧。

她面无波澜:“一开始。”

这大凉,可还有国师萧景姒不通晓的事?凤玉卿大笑:“你料事如神,本王认输。”

萧景姒绕过他,眼不见,为净。

“……”目中无人的家伙。

永延殿外,国师一旨令下,周王领兵抄家国舅府,苏家此番,是要遭大难了。

太子凤傅礼方出宫,萧扶尘便下车相迎,东宫的马车已等候多少。

“殿下。”萧扶辰欠身行礼,将御寒的衣服递给凤傅礼,道,“臣妾陪您走一趟平广王府。”

太子妃萧扶辰,尽知天下事,这朝堂动荡,从那帝王钟响,她便早有预料,平广王手里那道摄政诏书,便是东宫反败为胜的最后筹码。

“有劳太子妃了。”凤傅礼并不多言,与萧扶辰一同上了马车。

马踏白雪,落下一地脚痕,马车,跑得很急,沐雪飞驰,溅了一路冰凌。

“殿下。”

萧扶辰欲言又止,神色难宁。

凤傅礼敛眸,青眼影沉沉:“太子妃直言便是。”

“不到年初,圣上便入膏肓,与臣妾最伊始的预言有所差入,”她凝神,眼底眸色愈见深沉,少顷才道,“殿下,臣妾的预言,恐怕,是生了变故。”

凤傅礼脸色骤然大变。

太子妃曾预言:大凉三十年初,帝病危,平广王携帝令诏书,传位储君,太子摄政。

如今,形势却已偏离,朝堂大乱。

凤傅礼阴沉了眸眼,冷笑:“摄政诏书就在平广王手里,本宫便不信她萧景姒能未雨绸缪只手遮天。”

马车,停在了平广王府府前,这会儿,已过子夜,雪正下得汹涌。

王府守卫见马车停靠,上前询问:“何人来访?”

驾车的男子亮出令牌,回道:“东宫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