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2)

当年,军司定计偷袭黑岩寨,以釜底抽薪,截断羌胡南下要道。因凉州距黑岩寨最近,我得令抽调城中精兵北往突袭,城中则留不到千人驻守。我心知你父亲一介文人,不通兵事,遂嘱其万一敌军来扰,定要死守城池,待我回救!而我率军去后,羌胡果然合数部之力,集了五六千人袭城。你父亲见下惊措,以为内外兵力悬殊,恐是难敌,遂竟枉顾前诺,听信胡人开城门与之议和!后贼人背信,你父亲悔之不及。

为免百姓遭屠,他忍辱负重,拜在贼人脚下求宽宥!胡贼见他诚心,便道若可一日内搜罗满城财帛与妙龄女子奉上,便撤兵。你父亲无奈,只得照办,亲自带人各处搜罗,本应守城护民的兵丁衙役,彼时却成了强抢民女、劫掠民财的酷使恶吏,你父亲也因此在民间落下叛国投敌的恶名。

及我率军归城,他向我道明一切,自知罪重,已不奢望保全一身,但求家小可免受牵累。我为其苦心所动,且念他亡羊补牢,也着实令凉州城免受了屠城之灾,遂答应助之。他便与你留下此信告知内情,又遣散随众,当日在城楼悬梁自缢。为平民怨,我任他的尸首在城楼悬挂一日夜,第二日才解下置于驴车上,以干草覆盖,一路运出城,同作曝尸。及至城外,乃以薄棺入殓,送回家乡。

至于这封信,你父亲曾交与老家人保管,他知你顽固,得知实情必然大失所望,甚就此颓废,遂嘱咐家人须待你应试中第后才可转交,想来是望你考取功名,以一身之力护国保疆、造福百姓,以全汝父遗志,实则,亦是补其之过!只去夕你那老家人染疾,生怕自己不久人世,便辗转将信交到我手中,令我得机转交。

一顿,也幸在你父亲平日宽厚待下,遂事发之时州衙上下,知情者皆三缄其口。我向上回禀则避重就轻,只道汝父因错信胡人才致城破,极力淡化掠劫一事。因城中着实无大伤亡,且吾等众口一词,朝廷便依此采信,未尝深究其罪。

静默许久。

唐懋修那张惨白僵硬的脸终是极轻的一抽搐,似为证明,此尚是个活人。

怪不得当初我往凉州暗访,但提起唐廷诲三字,旁人即是变色,轻则不再言语,重则勃然大怒原是嘴唇止不住轻颤:就连我那老家人,被我一再逼问后也不告而别,自此对我避而不见,只教人带话,令我好生读书通红的眼眸盯回座上,我彼时想来,他等当皆是受你胁迫

不以为怪,邵景珩坦然:若我果真是杀你父亲的元凶,则这些知情者,断然不能安活于世。

闭了闭目,苦忿者极力收住眼角的湿意,再质问:若此便是真相,则为何当初我入京伸冤,你不实言相告?

邵景珩摇头:你入京时我尚在西北,于此全不知情!事过之后,才从你老家人口中获悉,遂派人寻你,欲道明内情,孰料彼时你已携妹离乡,不知所踪。垂眸苦笑:自始至终,我皆不知你与你妹妹就在京中,至于派人追杀你,更是无影之事!

闻言一沉吟,唐懋修忽扯开衣领,露出胸前那道寸把长的伤疤:然我身上这道疤,却未必赞同你此言!

抬眸一瞥,邵景珩眉心略紧,言出却不容置疑:此非我所为!你若不信,可再去一询,我邵景珩欲杀之人,至下可有能逃脱的?

然除了你,却还有谁?彼者茫然,我一无名之辈,素无仇家,若非你,还有何人何故须置我于死地?话是这般,音中却早失了先时的底气。

邵景珩一声浅叹:你自心有所猜,又何必问我?难道事至当下,即便自欺欺人,你也仍要替那幕后之人强辩开脱?还是不愿承认,这些年,你一味光阴虚度,心思精力,皆是用错了地方?

双肩一颤,被问者仍不甘:他为何要这般做?派人偷袭后又救下我,难不成是刺客认错了人?此欲加之罪,岂非太过牵强?

丝毫不牵强!邵景珩正色:他本就无意杀你,只是与你个契机认主,唯有这般,你才会坚信我是恶人,且对其感恩戴德,心甘情愿为之所用。回眸,口气转缓:他于你有救命之恩,因是只需对你稍加挑动,你替之赴汤蹈火,自不遗余力;二来,他欲保全自身,凡事便不可亲力亲为,须有人代为出面,如此万一出不测,弃车保帅,你便是他挡在身前的一块强盾!叹一气,事到如今,你这主人的用心,也可谓昭彰了。谋逆之罪,罪大恶极,论惩,当诛九族,则敢问,寻常人等,何以为此?回走几步,你是罪臣之子,一心认定汝父蒙冤,对朝廷心怀怨恨,遂

遂才是最好的替罪之身!终似恍然,彼者沉声:我自认天理不公,因怨恨朝廷而行谋逆,此合情合理!目光前指:更莫言指对你,愈发无可厚非!

邵景珩未出言。

黛云唐懋修再开口,面上的冷怒意已转变成痛色,我小妹,她可知此些?

摇摇头,邵景珩露憾:七夕当夜,她携毒来见,欲与我同归于尽!我并无隙与她细道内情,后她自戕言至此便见对面人倒退两步,口中发出一声苦吟,似难支持般扶额瘫倒。

第22章

秦柳直被带回堂中,一眼便见瘫坐在地、目光涣散之人,乍以为他受了什么酷刑以致不支,上前忙欲搀扶。却被彼者一把攥住:清安,我害死了黛云

一脸惘色,秦柳直忖了好半晌才似领悟,好言相劝:你莫胡思,黛云是心甘情愿为此,你已再三阻拦,然她为父报仇心切,不愿听从,才会

不地上人猛摇头,是我受人蛊惑,一手推她入泥沼双手捂面:你什么都不知!

你无须过分自责,实则方才我言才出一半,一声自前来,带了些许宽慰意:当日唐黛云自戕,并未丧命,只伤重昏迷了数日,醒来后精神恍惚,不能言语。我北来之前,将他托付与亲信照看,数月过去,当是有所好转。

此言似一块浮板,顿令挣扎在汪洋之上几近绝望者瞄见一线生机!当下连滚带爬扑前,攥住面前人衣角:果真??

决然不假!邵景珩颔首,据闻她伤势已痊愈,只精神仍旧涣散,成日木然,不言不语,想来若能与你相见,或有所改观。

面色几变,闻者似乎时悲时喜。

吱呀一声,隔墙的屋门开启,白衣颀长的身影慢步而出。

王王郎官?循声,唐懋修一脸讶色。

不顾前人劝阻的目光,穆昀祈上前:唐懋修,你父亲身死一事,真相已水落石出。你为虎作伥,本是负罪在身,然念在汝是受人蛊惑,且悬崖勒马,至下未铸大错,尚有将功补过之机!遂当下,也是时道出内情了罢?

凝眉良久,似终决心下定,地上人缓缓起身,慢自开口。

事还须由当年他入京伸冤不成,遭人追杀说起。彼时得人相救,便被安置在一处静宅养伤,及至痊愈,才见到幕后之人自称门下侍郎、天子之师的宋衍宋相公。宋衍暗示,追杀他的便是邵景珩,且道邵氏叔侄深藏反心,拥兵自重,欲取大熙而代!那时报仇心切,唐懋修对此一应听信,甘愿拜在其人门下,受之驱使,以挫败邵党为己任。

宋衍得知他尚有一妹,便以护弱为由,命将之也接入京。才十岁出头的唐黛云出落得秀丽,宋衍见下竟起意将之送入京师名妓门下,加以训养,日后闻达,可攀附权贵,助他成事!唐懋修自不愿,然黛云小小年纪却老成,对父仇家恨刻骨铭心,再三恳求兄长让自己一试,甚不惜以死相逼,唐懋修无法,只得默许,然却不放心幼妹离开自己身侧,宋衍便寻了名师上门教授唐黛云辞赋舞乐。

言至此,唐懋修转头:彼时教授黛云舞乐的师傅,便是他。一指身侧人:清安,你还是自报出处罢。

抱臂抬眼上看,那人显然不甚情愿,但终还依言:我本名苏清安,乃宫中教坊伶人,与他兄妹一般,为人胁迫替人行事。

穆昀祈凝眉:你当初接近郭偕,目的何在?

事已至此,苏清安倒坦荡,言简意赅:取其信任,顺势拉拢!

邵景珩插言:你既是宫中伶人,何以还敢接近郭偕,就不怕他认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