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节(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6764 字 2021-07-07

而且京师大学堂搞起来之后,很多课题是国密级的,放到稍微偏僻,人流量少点的地方比较好。

而且中牟如今是汴京的蔬菜肉类基地,通铁路和漕运,离郑州一百四十里,离汴京六十里,都不远。

既方便和郑州工业基地搞产学研一条龙,乘坐火车入京也就一个小时。

……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

一列从汴京驶出的火车,在中牟短暂停留之后,又继续向洛阳驶去。

扁罐早就等在这里,对车上下来的两人施礼:“佣哥儿,父亲。”

苏油对扁罐说道:“走吧,去庄上,带佣哥儿出来一次可不容易,我们抓紧。”

上了马车,苏油给赵煦介绍中牟的大体情形:“尉氏、中牟、东明的发展,最初是响应当年先帝增设三畿四辅,解决汴京城人口过度集中拥挤问题的旨意。”

“苏家当时在三处都购了庄子,其中尉氏和东明的陛下都已经去过了,中牟却还是第一次来。”

“东明的发展主要靠博彩,那里森林繁茂,是权贵们的猎庄集中地,主要驯养高级赛马、猎犬、猎鹰,定期举办赛马,马球,围猎等活动,陛下也参与过两次。”

赵煦点头:“嗯,皇家慈善基金每年要举行两次锦标赛,我代表皇家出席过。国夫人还带我去森林里打过猎!”

嗯?!我怎么不知道?

苏油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每次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猎庄都是石薇带着,他是能躲就躲,东明那边都没去过几次。

算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苏油接着说道:“尉氏则是冬蔬菜基地,那里利用温泉,魔芋胶薄膜大棚,发展起来冬蔬菜种植业,水产业,并且依托司农寺,四通商号农业司,进行新型农作物研究栽培,观赏鱼培育。”

这个赵煦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跟生母朱贤妃至今还在亲自参与从尉氏农庄领到的一个项目,而且还有了科研成果。

如今他的青鱂鱼已经培育出了两个品种——朱凤与红白。

朱凤颜色鲜红,鱼鳍也变得比普通白化青鱂更长。

红白则是红底白花,赵煦的生母朱贤妃非常喜欢。

苏油继续说道:“中牟就是普通的粮油蔬菜禽蛋肉奶基地了,主要就是供应汴京城百姓生活所需要农副产品,因为有了铁路之便利,发展极快,如今已经成为了人户八万的大城镇,它路很多上州的户口都赶不上它。”

赵煦说道:“这就是当年移出汴京的那些人?”

苏油点头:“对,当年从汴京移出的人,包括了厢军,内八作工坊军,上四军中的养老军,以及京郊五等户与赤贫户。”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产量

“移民费用主要来自开封北面盐碱地开发,城中原二十八作工坊用地拍卖,没有额外增加朝廷负担。”

“而这些人移出来之后,降低了工坊生产成本,生计开始主要是修造三畿新增建筑,洛汴渠,陈留渠,陈汴铁路,形成了几支专业的施工队伍。”

“除了工坊和营造,剩下的大多务农。”

“陛下,汴京城菜价不便宜,中牟一亩地的蔬菜,收益就能够养活一家五口,铁路开通之后,这里种菜养猪的人更多了。”

赵煦问道:“种菜养猪的人多了,那种粮食的人不就少了?这样国家的粮食够吃吗?”

苏油微笑道:“陛下真是聪明,没有只看到一家一户的小收益,首先想到的就是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给国家带来的大问题。”

“的确,中牟本地耕种粮食的土地面积,自铁路开通以来在减少,而种植棉花、油菜、蔬菜的面积在明显增加,不过从统计发现,中牟的粮食并未减产,甚至还有增加。”

赵煦一鼓手掌:“山长的莱山一号!”

苏油笑道:“莱山一号固然功不可没,此外还有套种方法的改良,水利设施的持续改善,新型家庭式立体农业的推广。”

“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肉蛋油的摄入,让人体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降了下来。”

“还有就是储藏方式和加工方式的改良,让粮食储藏期变得更长,糜烂浪费减少,让人对粮食的营养吸收率增加等,都应该算进去。”

“三大丰一小丰,这四年国家的粮食储备激增,百姓生活明显改善,来得太不容易了。”

“今天臣之所以请陛下来中牟,太后也之所以同意,是因为臣要请陛下看看我们试种的那些东胜州作物。”

“陛下,如今我大宋作物,最顶级的上田,一年可收四石,其余的平均亩收两石就很好了,很多坡旱地,贫瘠地,亩种两斗年收一石的也比比皆是。”

赵煦有些小兴奋:“那就是东胜州作物产量大大超过预期?”

苏油笑道:“有几样,实在是……一会儿陛下见了之后,亲自测量吧。”

马车很快转到一条小路上,道边房屋渐渐变少,耕地越来越多。

很快,道边出现了一种高大的作物,已经变得枯黄,每棵作物上还有一个个小笋一样的结实,分列在作物粗壮杆子的两侧。

苏油说道:“这就是玉黍米了。我们就在这里下车吧。”

远处一群农夫正准备收获,见到三人下车就迎了上来:“学士来了,还有扁罐郎君,不知道这位是……”

苏油说道:“老李这一年辛苦了,这位是佣哥儿,城中勋贵子弟,他家的地明年也该轮作了,家中长辈叫过来看看,能不能挑点高产的新粮食种。”

老李也是当年西军死人堆里的扒拉出来的,手脚倒是都齐全,就是脸上挨过一箭,将左右脸射了个对穿,胡须遮掩下像俩酒窝,反倒让人变得有些喜庆。

就是说话从此有些大舌头。

老李说道:“那我给小郎君推荐玉黍米,扁罐少爷说万里海外那些人亩产两百斤,我看那是他们压根不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