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节(2 / 2)

小玖也不和他们啰嗦,等人修整好后直接将剧本儿交给了他们:“咱们过来主要是宣传华夏文化的,而且这边的百姓对华夏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所以咱们暂时先不要排练咱们在大清表演的那些剧目,而是先将启蒙书籍中提到的典故排演出来表演给当地人看,让他们对华夏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能跟着默默的人来到华夏的演员都是对小玖非常信任的人,不然他们也不会千里迢迢地跑来美洲。

所以在小玖开口之后,这些演员很快接过剧本儿,开始翻阅起来。

等对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便立刻开始分配角色了。

大家都是专业的,角色分配完成立刻就开始似模似样地排练起来。演员演技出众、经验丰富,故事简单易懂、篇幅还短,场地也都是按照大清的话剧院设计建造,不存在不习惯的问题。

所以距离演员抵达美洲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话剧院便正式开业了。

开业前半个月为了打响知名度,话剧院的门票完全不要钱。是以即便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话剧是什么东西,也都愿意走进话剧院观看里面的表演。

而等看过话剧表演之后,这时候的人们很难不为演员们过于真实的演技折服。

何况小玖亲自操刀的剧本儿还相当优秀。

是以话剧院开业短短半个月,便在中心城直接打响了名声,等到正式营业,话剧院的门票竟然一票难求。

……

周宇是最初跟着钱亿来到美洲的船员后代,后来其父带着父母与妻儿在美洲定居,他也就成了中心城的一员。

周父很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他到了适龄读书年纪后就把他送进了学堂。

但周宇很烦。

学堂教导的知识他全都不感兴趣——

科学知识虽然有趣,但他也就看个乐呵,每到考试就露馅儿,越学越痛苦;四书五经等内容又太过枯燥,周宇每次上课都觉得老师在念经,完全学不进去。

读书?周宇只想要快点儿长大,然后回到家里帮父亲做生意。

但这样的想法,在跟几个同伴进入话剧院后,改变了。

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三百千当中藏着那么多好听又好玩儿的故事,华夏竟然有那么多的英雄与聪明人,读书竟然可以知道这么多有趣的典故……

第173章

想要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百姓拧成一股绳, 只是宣扬华夏的问话当然是不行的。

但华夏文明能成为唯一流传到地球大融合时代,乃至于星际时代的文明,其本身的包容并蓄、求同存异底色是很重要的原因。

而只有等所有人都接受了这样的文化, 才能消除原本文化中排除异己的部分。

张樱不曾想过要让所有人都接受华夏文化, 但至少不要为了证明自己文化足够好而消除其他族群的文化,或者对自己的文化自恃甚高, 进而贬低、乃至于打压其他文明、文化。

所以当张樱发现小玖通过各种话剧, 让美洲这边的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华夏文明,并对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生出了憧憬与向往等等情绪后, 她在第二次、第三次以及之后几次抵达美洲的时候, 便带着好些个擅长编写故事的作者四处采风,打听当地原住民以及到中心城等城市定居的西洋人所在民族的文化——

如各民族传下来的神话故事、英雄事迹并寓言故事等等。

等打听到足够的资料后,张樱花钱请了许多作者根据那些神话故事等等,增添删改许多内容后,改编成更符合大众喜好,让大众更能接受……至少不会觉得厌恶与害怕的故事。

故事写出来后,又交给人说书, 或者改编成受众更多的话剧, 让更多人看到,并潜移默化地接受……

就这么一步步地来, 美洲……尤其是中心城内的城民之间的气氛已经相当融洽。

而在这个时候,经过闹闹与其他发明大佬的改造, 摄像机都已经被发明并改造成了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工具——

真正的历史进程当中,电影的发明过程由视像暂留原理发明的诡盘、金属相片、照相法的运用、摄影枪、软片式连续摄影机、一个人观赏电影内容的西洋镜、活动电影机等过程。

闹闹走的,却是与原本历史进程中完全不一样的发明过程。

因为华夏历史上早就出现了走马灯,她又通过张樱知道了更多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所以闹闹在发明出照相机后, 便无师自通地会学会了照相法拍摄影片。

她甚至以照相法拍摄出了,当初交给雍正观看的两秒超短影像。

在之后她又靠着自己的弄出了类似于西洋镜那样的工具,只是闹闹等人对拍摄电影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将东西发明出来后,便直接放在角落生灰了。

后来还是闹闹实验室的某一位对西洋镜感兴趣的大佬,在发现西洋镜之后努力研究,然后弄出了连续摄影机,并将之与西洋镜结合,发明出了活动摄影机。

闹闹闲暇时候见他鼓捣活动摄影机,并拍出来了一段长约一刻钟,还带着一些故事性的短片,看过之后下意识想到了最近在美洲不间歇表演话剧的小玖,于是与之合作,最后弄出一个类似于八九十年代的摄像机。

因为他们都有更重要的研发项目要做,所以关于摄像机的研究一直断断续续折腾了好几年。

等到可以拍摄电影的摄像机被发明出来,闹闹在征求了另一位大佬的同意后,便直接将其送给了小玖。

小玖一番研究之后,成功拍摄出了第一部 长达两刻钟的电影。

嗯……

故事内容是百家姓里面“赵”的起源与发展。

经过改编后还算有趣,于是他直接让人将故事放在话剧院的售票大厅内滚动播放,一直到没电了,一天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没想到这部短片还挺受欢迎,每天不但有不少城民上门看稀奇,甚至还有不少当地原住民与西洋人通过电影短片爱上了“赵”这个姓氏,然后特别高兴地给自己取了一个赵姓名字。

小玖大受鼓舞,又拍摄了好些三百千的故事短片。

然后,中心城的城民便突然开始流行,给自己取一个汉人名字了。

只是闹闹送给小玖的胶片不够多,为了能拍摄更多的短篇,小玖甚至特意找到默默花钱开办了一家专门生产胶片的只有几十个人的工厂。

虽然不少人觉得他奢侈浪费,但小玖自己看着那么多人在看过短片之后,即便没有喜欢到给自己取一个汉族名字,也因此了解了三百千的内容,进而了解了华夏文明,对华夏文明愈发喜欢与亲近就觉得异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