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2 / 2)

关于是否东巡这件事,天子终于宣布召开朝会来专门讨论它,于是这一天的德阳殿立刻陷入了混乱中。

公卿们各执一词,有些觉得曹操也还可以,有些更看好刘备,还有一些觉得可以吃完这五万石粮食再说。

在朝会上,他们就这样开始议论纷纷,争执不休。

在脱履摘剑,走上德阳殿的途中,有公卿转头去看那个站在阶下,等待召唤的文士,而后互相使眼色,想要评估一下这位自兖州而来的使者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但杨彪一眼也没看他。

他面无表情地走上了殿,并且在这场争吵中始终保持着沉默。

在他看来,天子私下里召见了曹操的使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但此时轮不到他开口,他想,既然德祖已经劝动了吕布,至少应该让这个莽撞的家伙先站出来。

天子咳嗽了一声,下面的公卿渐渐便又恢复了肃然的面目。

他左右看了看,似乎觉得不管问谁都不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复,最终将目光放在了雒阳城中最后一支兵马的掌管者,同时也是他岳丈的吕布身上。

这个人性情憨直,必然是不会欺瞒他的,天子这样想。

“温侯,卿意若何?”

头戴武冠,身着红色官袍的吕布似乎没想到天子会问到他这里来,身体突然动了一下,然后才小心地从队伍里走出来。

“陛下与其去兖州,不如去下邳,除了臧洪之外,就只有刘备曾尽心尽力地筹备粮草辎重,令臣千里迢迢带来雒阳,供奉陛下。”

那几位支持曹操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

议郎董昭语气颇为平静地开口了,“陛下,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时臧洪尚在,现下徐州与雒阳相隔千余里,道路不通,御驾如何能抵达呢?”

吕布似乎已经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听了这句反问,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曹操既然遣使入雒,以表忠心,陛下何不问一问来使?”吕布颇为自得地说道,“他若真是忠臣,派兵护送天子去下邳便是!”

杨彪猛地转过头,一脸惊诧地看着这个勇武冠绝天下的武将!

这么蠢的主意!他怎么想得出来!

刘晔上殿后,听了吕布的主意,根本没有像这位温侯所想象的那样慌张拒绝。

他立刻激动地叩首,表示天子想要去哪里,曹公就派兵护送天子去哪里!

包吃!包住!包护送!

“曹公拳拳报国之心,早欲亲迎陛下!只恨小人隔绝内外,乃至蹉跎至今!”刘晔的声音略有一点颤音,“陛下若欲东巡徐州,曹公必亲往护送,不敢有片刻懈怠!”

吕布呆住了。

天子也呆住了。

离开阳安,正奔雒阳而去的贾诩听到这个消息,也吃惊极了。

“曹操岂会当真护送天子去下邳?”一直跟随在父亲身侧的长子贾穆骂了一句,“吕布此举,蠢笨如猪!”

贾诩摇摇头,诡秘地笑了起来,“他虽蠢笨,却正好帮了咱们一个大忙。”

第341章

那一天的朝会,在最初的呆滞过后,众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天子脸上浮现出犹豫的神色,董昭脸上浮现出掩饰不住的喜色,杨彪紧皱眉头。

而吕布,仍然保持着发愣的神情。

曹操为什么会同意护送天子去下邳呢?

曹操和刘备不是彼此攻伐的仇敌吗?

他提出这样的建议,原本是想让曹操的使者断然拒绝,然后陷入道义上的困境啊!

……吕布的眼睛里满是大大的疑惑,就那样愣愣地看着刘晔。

但仅仅是须臾的沉寂间,杨彪已经出列进言了。

“陛下,是岁大寒,道路结冰,料来袁绍亦不能攻破东郡,不若先令费亭侯安排路上庶务,待开春转暖时再行东巡。”

杨彪这样进言的时候,刘晔的目光一刻也没有往这位汉室老臣的方向去看,他神色安稳极了,似乎陛下早一天或是晚一天东巡,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样的建议十分温和中肯,这位天子又显然十分信任杨彪,听他这样进言之后,点点头便同意了。

朝会结束。

杨彪位高权重,朝会时站在前排,出殿时也先出去,他的脚步不疾不徐,神情也没有一丝变化。

但就是一眼都没有看向提议的吕布。

这个细微的举动被朝臣们看在眼里——这条路很是凶险啊,他们互相使了使眼色后,也跟着忧心忡忡,鱼贯而出。

整座德阳殿里,只有吕布一个人摸不到头脑。

……不仅摸不到头脑,而且也没感觉犯了什么错。

……但他仍然直觉地觉得有什么不对。